浅论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2015-10-13 00:43马晓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境界感情散文

马晓威

散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必学的文体,是一种一种文情并茂、短小精悍的文体,作者常常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形散神不散,灵活而精炼,用平凡的语言讲述不平常的事情,以小见大。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散文的成就辉煌,从古代的《岳阳楼记》到现代的《荷塘月色》,代代滋润我们的情感和智慧。而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材所收散文美文更多。学生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文字障碍少,但是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思想。因此,初中散文的阅读教学就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散文的特点等基础知识,然后进一步培养其整读和审美能力。

一、由“言”及“心”

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语言表面看似松散,实则表现了同一个中心。作者在自身思想经历基础上创作散文,所览之物,所思之心,连篇成文,题材因此非常广泛。因此对文章作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可以由点及面,从句子入手,和学生一起循着文章线索来查找中心。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不妨就从那篇学生熟悉的《春》入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春天就是这样到来的啊。瞧!我们马上就从言语中发现了作者大体要表达的中心就是:春天到来了,没有预兆。这样,为学生打开过去修建的窗,使学生能直面朱自清的语言文字。通过复习前文,接下来引入新散文《背影》,有了模仿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就明确和有信心多了。课堂中,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入手,把握线索,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理解材料,顺藤摸瓜,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中心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二、了“心”察“情”

优秀的散文体现着作者恬淡或浓烈的感情,文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细节的描写也不同。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以《背影》为例。在文中,作者看着父亲买橘子,爬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一种强烈的情感,累积得太满,在平常行动中不经意就那么控制不住,赤裸裸地用眼泪表达出来了。这直接的抒情撞击着我们的心,抓住了这一细节,教学生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渐渐地,学生们就慢慢体味出曹明海在《语文教育·智慧论》中所说的话了:“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感情氛围出来了,读者与作者共同体验,就这样,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情感中去,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

三、“情”动入“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和表现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简单说是“联想空间”,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学识能力如身临其境地来联想和补充,感受作者的创作境界,得到阅读散文的至高享受,升华个人审美思想和境界。已了解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接下来就该体验文章的意境了。教会学生体验意境的方法很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在已经知道文字表面的中心,已经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感情之后,让学生带上感情认真体味,反复揣摩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真正想对我们说的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什么,浮现在我们脑子里面的是什么样的生动形象,想象力就出来了。教学《荷塘月色》,通过对作者用文字作画、语言富于变化、有精妙的修饰方法等地分析,深谙了散文语言的文字魅力,理解文中通感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从一个景美的境界带到了另外一个心里捉摸不定的美妙境界,两境界交融,又是一份高层的升华了。从感情进入想象,体味点点滴滴,自然流入境界中,超越了文本!

以上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从实践经验而来的,希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对学生对散文阅读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及早发展有所帮助。其实,教学无定法,散文形式灵活多样,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悠长,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多样化。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更有效的散文阅读之门呢,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境界感情散文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品“境界”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慎独的境界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