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原则及其选择研究

2015-10-13 10:17胡恒钊文丽娟
关键词:网络原则思想政治教育

胡恒钊++文丽娟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于网络时代发展的现状,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在实施各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灵活把握、巧妙实施,要做到富于针对性,体现差异性,增强灵活性,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时应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则;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3-0098-04

The implemental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selection

HU Heng-zhao1, WEN Li-juan2

(1. Political Colleg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2. Yongan School, Ji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ujiang 332106, China)

Abstract: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g behind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innovative methods are needed. In implementing various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Interne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must be flexible, focusing on particular targets, reflecting differences. In choosing the method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y should be targeted, comprehensive, flexible and creative.

Key word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principles; method selection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和教育载体,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注入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网络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的单调、枯燥,促进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双向互动,有利于教育者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脉搏,依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现状,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调整和变革常规的、过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生成机制与形成规律,选择、综合与创造运用各种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网络实施方法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富于创造性。

一、方法实施应坚持的原则

原则,依据《现代汉语词典》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坚持的重要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改变方法落后的面貌,实现各类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充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运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应当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实效性。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面对“争夺眼球的战争”,敌对势力、反动势力常常利用网络进行思想煽动,腐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与我们争夺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博弈。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沉着应付、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使网络为我们所用。我们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网络文化可以居无定所,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必须要牢牢坚守。方向性是首要原则与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就等于失去了灵魂。高校应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占据网络的思想政治文化阵地,建立主题网站,加强中文域名服务平台的建设,针锋相对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渗透,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文化侵略和思想污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坚持科学性和方向性的统一,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实践中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来指导大学生,来净化他们的灵魂。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

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教育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理论只有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发生联系才能产生好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理论教学与网络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做到与网下联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网络虚拟世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与重现,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但网络并不是解决大学生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网络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还是要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去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折射与延伸,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网络人际交往“只是经由电脑这个媒体中介的虚拟人际交往,网络上的一个拥抱,永远也代替不了真实世界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从虚拟社区到真实世界,我们更加能够清楚发现,多样的表情符号,终究还是代替不了真实灿烂的笑容和深情地凝视。”[2]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与网下现实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做到理念上的契合与行动上的统一。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联动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自育与他育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授人以渔”。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应理解和关心大学生,珍视大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做到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人的网络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顺从和盲从的产物,它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道德理性,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人的个体主体性的需要与选择。”[3]网络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拓宽了大学生的眼界与视野,有利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使大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网络环境中,学生不再是当做被填充的“美德袋”或者“道德之洞”,教育工作者应从信息的“传声筒”位置上退下来,要重视学生内在的自我修养与觉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做到自觉、自省;应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能力为基础,使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

(四)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世界不可能是超脱尘世的仙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从大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关心大学生的疾苦,对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疏导,了解问题的症结及根源,对症下药,真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关注大学生的兴奋点和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倾向等,从大学生所处的这个时代现实出发,及时处理大学生面临的困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奏效。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的剧变时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常使大学生感到悲观失望、心灰意冷;草根明星的一夜成名,消解了他们奋斗的动力。在网络丰富多彩的娱乐攻击下,严肃沉闷的课堂往往缺乏活力。网络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特点,在网上,每个学生都有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并且可以主持栏目,与他人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网络为平时在现实交流中害羞、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机会与平台。对这群成长中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握他们思想发展的脉络,拓宽言路,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交流与沟通中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和克服他们的情绪障碍。教育者要善于做一名听众,架起彼此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桥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他们吐露真情,允许他们表达不同的意见和独特的见解,把他们的思想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须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如心理咨询、文化娱乐、资料下载等。例如,自从2005年3月以来,重庆大学的11个部门负责人每周四在“民主湖论坛”与学生进行网络“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聘请各类专家在线回答学生在思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极好地解决他们的情感问题、思想素质问题和利益需求问题。

二、方法的科学选择

在实施各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灵活把握、巧妙实施,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各种方法的实施要富于针对性,体现差异性,增强灵活性,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时应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一)针对性

我们在选择方法时,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之相匹配,应以适合为前提,从实际出发,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反对机械地照搬模式,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以及范围,在方法的实际运用时,我们“要根据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最佳选择,使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不看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而盲目使用方法,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要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分对象、分方面、分层次地进行,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的具体特点,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采用或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

(二)综合性

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变化、发展的因素多具有变化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方法常常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这就必然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局限和优势,超出了适用范围,离开了特定条件,某种方法就会难以正常地发挥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1+1>2的综合效应。”[5]“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宜苛求某种最佳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探求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如何配合,形成教学方法体系,只有这样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成效。”[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考虑方法的科学选择以及多重组合与相互配合,应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各种方法能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灵活性

由于教育情境复杂微妙,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当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方法的灵活多样、有机统一,才算“得法”。因为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因素复杂多样,受教育者在年龄、性别、生理、心理、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所以没有适合一切的绝对完美的教学方法。如果方法千篇一律、故步自封、缺乏新意与突破,必然就会被学生所拒绝。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方法上不能拘泥窠臼,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综合和灵活运用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又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各种方法,使之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只能给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提供一个大的方向与一般的途径,而要真正付诸实践,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网络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日益多样化、思想问题日益复杂化,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道德层次和要求,努力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如果方法得当、通情达理,对方就容易接受。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具体方法,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构建出适合高校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实施方法形式,才能增强自身的生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创新应当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应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立体、网状、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三、小结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追寻对方法的把握和运用,挑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网络化趋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体系。方法得当,则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规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辐射力和渗透力,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需要,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投身于网络,就会落后于时代,为现代社会所抛弃。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创新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编.台湾省通志(卷二)[M].台湾: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0.

猜你喜欢
网络原则思想政治教育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