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红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地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因此,地理教师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时代性和趣味性,让地理课堂“时髦”起来。
一、利用常见现象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常见现象,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提出问题:“人们在选择房屋时一般都会考虑采光问题,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由于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简单的讨论就能得出答案。
又如,在教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提问学生:“在9月份,当你上学的时候,天是不是已经大亮了?那在12月份呢?”这样,学生就会想到“在12月份,自己上学时天才刚蒙蒙亮”,从而深刻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掌握相关知识。
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情境问题:墟沟的海鲜运往新浦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而如果运往乌鲁木齐则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科威特的石油运往日本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大庆的石油运往大连应该选择哪种运输方式?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对比,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利用乡土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入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订自己家乡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方针。
实践表明,将乡土地理知识引入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一旦体会到所学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就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学习知识。
三、利用新闻事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关地理的新闻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地理思维分析新闻事件。这样,教师就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敏感性。
例如,在教学“自然灾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尼泊尔地震、中国雪灾等事件,加深学生理解。
又如,在教学“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冰岛火山爆发的事件,引导学生分析火山灰影响的地区。
再如,在教学“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范围及后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事件,并将其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闻事件的时效性较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责任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是有用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有关经济、社会、科技成就的新闻事件,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不断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