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抗污染树种臭椿引种繁育试验初报

2015-10-10 18:37:34于滨
吉林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臭椿生物学特性

摘要:本文简述了臭椿生物学特性。在吉林省对臭椿进行引种繁育试验,连续2年观测,结果表明其种子繁殖容易,植株生长量大,一年生苗高平均83.48厘米,地径0.77厘米;二年生苗高平均193.68厘米,地径2.19厘米。苗木根系正常过冬,地上部分有枯梢现象,枯梢长度二年生较一年生明显变短,有逐步适应吉林地区气候趋势。

关键词:臭椿;生物学特性;引种繁育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9.042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為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 Ailanthus)落叶乔木,其花、叶和嫩枝都带有明显的臭味,树名因此而得。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

臭椿萌蘖力强,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我国北部地区黄土丘陵、石质山区造林先锋树种。臭椿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工矿区的主要排放物,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的抗性极强,是治理PM2.5雾霾天气的首选树种。

臭椿在我国天然分布最北端为辽宁省南部,是辽宁的乡土树种,吉林省没有分布。为了扩大臭椿栽培区域,丰富吉林省速生抗污染树种,我们于2012年从辽宁兴城采集臭椿种子,在吉林省进行引种繁育试验。本文介绍臭椿生物学特性和引种繁育试验结果。

1臭椿生物学特性

1.1植物学特性

树冠呈扁球形或伞形,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平滑,稍有浅裂纹,枝条粗壮,皮较光滑,叶痕大而倒卵形,内具9维管束;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总柄基部膨大,齿端有1腺点,有臭味,小叶通常为13~25个,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近基部具少数粗齿和1~2对腺体,中上部全缘,背面稍有白粉,无毛或沿中脉有毛;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多数,杂性,白色带绿,花瓣5~6,雄蕊10;翅果,有扁平膜质的翅,长椭圆形,经冬不落,种子位于中央。

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对烟尘与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

1.2地理分布

臭椿水平分布在北纬22~43度之间,垂直分布在华北可到海拔1500米,在西北可到海拔1800米。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臭椿在我国天然分布最北端为辽宁省南部,是辽宁的乡土树种,吉林省没有天然分布。

2臭椿引种繁育试验

2.1引种地与试验地自然概况

臭椿种子来源于辽宁省西南部兴城市首山,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地理坐标N40度33分、E120度28分,海拔329.7米。属北温带亚温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最低气温-24.2℃,最高气温38.2℃,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175天左右。

试验地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是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N43度42分、E126度42分,海拔190 米。土壤为河流冲积土,土层厚度25~30厘米。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3.9℃,年极端最低温度-40℃,≥10℃积温为2400℃~2800℃,终霜期在五月中旬,初霜期在九月下旬,平均无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96.1毫米,日照时数年平均2447.1小时。

2.2繁育试验

2.2.1种子采集与处理 采种日期为2012年8月22日。选择干形通直,生长状况良好,结实量大的植株采集泛黄的翅果。除去枝叶等杂质,防置阴凉处风干,风干种子收集到牛皮纸袋中,室内常温储藏。经测种子千粒重30克,1公斤种子约3.3万粒。

2.2.2播种 2013年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2周,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消毒,清水浸泡一天后与湿沙混合,比例为种子∶湿沙=1∶2,混合均匀后放置在温暖向阳处催芽,夜间用草帘保温,有1/3裂嘴即播种。

旋耕做苗床,旋耕土壤深度为20~30厘米,施基肥磷酸二铵1公斤/100平方米,拣出杂物,作宽1.1米,高20厘米,长度视地块而定苗床,留步道沟30厘米。

采取条播方式,条间距25厘米,开沟深度5厘米,按照75~120公斤/公顷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覆土厚1.0~1.5厘米,踩实。播种后浇一次透水。

2.2.3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以除草、浇水为主。视天气与苗床干湿度浇水,保持苗床潮湿。幼苗出土4周后,杂草密度影响到幼苗生长,进行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每次除草后,浇一遍水,封闭因除草而产生的土壤大块缝隙。

2.2.4生长调查 一年生苗生长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树体萌动时。先调查苗木数量,以播种量估算,臭椿出苗率约70%;然后在苗床上隔2米设置一调查样地,设置3个样方,调查样方内植株数量及苗高、地径,计算平均值,臭椿经冬季有枯梢现象,调查时枯梢长度一并测量,结果见表1。

由表1知,臭椿播种苗一年生苗高平均83.48厘米,地径0.77厘米;苗木过冬有枯梢现象,枯梢占苗高68.27%。

二年生苗生长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4月树体萌动时。在2014年设置的3个样方内继续调查,逐株调查苗高、地径,计算平均值,二年生臭椿越冬仍有枯梢现象,但枯梢长度较一年生苗明显变短,调查时枯梢长度一并测量,结果见表2。

由表2知,臭椿播种苗二年生苗高平均193.68厘米,地径2.19厘米;苗木过冬仍有枯梢现象,但枯梢较一年生时明显变短,枯梢占苗高16.69%。

3结论

在吉林省引种臭椿表明,其播种繁殖容易,苗木生长量大,一年生苗高平均83.48厘米,地径0.77厘米;二年生苗高平均193.68厘米,地径2.19厘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气质量也迎来严峻的考验,雾霾锁城的现象时有发生。臭椿对二氧化硫、氯气、二氧化氮、氟花氢等的抗性极强,且叶片表面粗糙,吸附粉尘能力极强,是治霾首选树种,且臭椿生长迅速,树形优美,作为行道树既美观大方又绿化环保,应积极引种应用。

通过对臭椿的引种试验表明,臭椿苗木根系在吉林省可正常过冬,地上部分虽有枯梢现象,但枯梢长度逐年变短,有逐步适应吉林地区气候趋势。鉴于此,应加大臭椿风土驯化,使臭椿这一既速生又抗污染的优良树种在吉林省园林绿化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崇来,世成.臭椿[J].新农业,1982,(14).

[2]顾万春,张英脱,周士万,王全元,傅同义.臭椿种源的苗期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82,(12).

[3]油广生.臭椿秋季育苗好[J].山东林业科技,1985,(03).

[4]禹淑珍.臭椿育苗技术[J].新疆林业,1985,(03).

[5]宋墨禄,宋自忠,郭兴家,魏昌振,马双位.雄性臭椿研究报告[J].河北林业科技,1986,(04).

[6]张均营,张金香.红果型臭椿[J].河北林业科技,1988,(01).

[7]李继华.臭椿在山东的栽培历史和现状[J].山东林业科技,1988,(03).

[8] 林达.平原绿化的好树种——臭椿[J].北方园艺,1990,(01).

作者简介:于滨,集安市太王林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

猜你喜欢
臭椿生物学特性
臭椿无性繁殖及优良无性系选择试验研究初报
绿色科技(2022年17期)2022-09-30 07:47:06
香椿与臭椿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0
香椿与臭椿
小青蛙报(2019年17期)2019-08-02 13:35:06
轻度盐碱地两个臭椿品种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比较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 22:53:28
当归防早期抽薹栽培技术
平菇的室内栽培方法
当归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栽培研究
香椿与臭椿
东方女性(2014年10期)2014-11-05 20: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