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
内容摘要: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教育教学 改革
在经济发展,人才济济的新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现象普遍存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使学生毕业后在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的岗位成为高校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重中之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我们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
有的学生能很好地运用专业知识,灵活掌握专业技能,适应社会的环境较强,具有较强的与人交际交流的社交能力。受教育的程度较高,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自己的理想和择业方向,荣获奖项和职业资格证书较多。这一类学生往往在就业中占有优势,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的学生则不同,学历层次较低,学习成绩等很一般,各方面能力比较有限,且往往又对自己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这一类学生往往就很难找到工作,成为就业困难的学生。
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都不一样。但是在大的要求上仍有相同之处。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录用重点或名牌大学的学生,并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除此,对学生的生源地、性别等都有一定的限制。用人单位不仅在招聘人才上条件要求更加严格,而且近年来,很多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的工作人员的岗位已经较满,不能再大量的吸纳大学生。这些务必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三.学校自身的条件因素
学校自身的优势,毕业学校的层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历史文化和知名度等都是构成毕业生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重点名牌大学的牌子响亮,在社会的知名度高,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较一般大学更强、教学质量高、设备条件好、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优势,因而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比同类专业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更有竞争力,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效益好的用人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就更加倾向于录用这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学校如何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设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课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准确定位自己的就业岗位,开设与时俱进的就业指导课是高校目前进行教育改革的首要条件。学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就可以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就业目标,让学生从进校第一天就认识到自己将来在就业上所面向的对象。专科生要以基层就业单位为主要的就业对象,而本科以上的学生也应看清社会形势,不要好高骛远,导致以后高不着低不就的就业状态。鼓励低年级学生积极的参与每一场招聘会,接触招聘会的场面,了解应聘程序,熟悉招聘单位的具体情况,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也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教师以引导为主带领学生去思考问题。确保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并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岗位就业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改革传统的教材模式,融入新时代的气息,将知识点的讲解与社会实践结合,制定围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外,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先就业再就学的方式,还可以见习、顶岗学习,边干边学,巩固提高,为就业做好准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到相关医院或研究所挂职锻炼、参与课题开发等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并在进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