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大学生感恩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2015-10-09 11:44蒋怀滨黄艳红黄萍萍樊孟婷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测验幸福感主观

蒋怀滨,张 斌,黄艳红,黄萍萍,樊孟婷,徐 珍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福州350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沙410208)

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大学生感恩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蒋怀滨1,张斌2,黄艳红1,黄萍萍1,樊孟婷1,徐珍1

(1.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福州350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沙410208)

采用方便取样,以班级为单位,选取在校大学生133名,同时对被试进行感恩平行问卷和主观幸福感平行问卷测试,再运用两个平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IAT测量被试的内隐感恩与内隐幸福感态度,以期研究大学生感恩对其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外显、内隐感恩分别与外显、内隐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为:外显、内隐感恩分别对外显、内隐主观幸福感起独立预测作用。因此,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在内隐、外显层面上相互独立且感恩在内隐、外显层面上对相应结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预测作用。

大学生;感恩;主观幸福感;内隐;外显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以自我感觉体验为参照来评价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1]。在大学生工作和生活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感恩是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曾被研究证实与众多的正性情感有关,是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感恩(gratitude)是个体认同他人、社会和自然施予的恩惠,并想要给予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2]。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具有高感恩倾向,往往会有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其主观幸福感越强。McCullough和Emnons[3](2003)有关感恩的研究发现,感恩对个体整体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Watkins等人[4](2004)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具有更多感恩体验的个体能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更易获得满足和幸福感。

认知情感理论认为,个体获得别人帮助时就会心存感激,并且,个体获得帮助后是否能够体验到这种感激之情是由个体的归因方式决定的。当个体把积极结果归于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本该得的结果时,就会心怀感恩;反之,当把这种积极结果归为自己本身的原因时就不会产生感激之情[5]。高感恩倾向者往往把成功和好运认为是与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种恩赐,这就使得他们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长期保持快乐和幸福感。McCullough,Tsang和Emmons[6]认为,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受到别人帮助时,就会体验到一种被尊重、认同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强其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因此幸福感也越高。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运用自我报告法即问卷测验法来探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然而这种外显研究方法不能避免个体内省能力的限制和社会赞许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Greenwald(1998)[7]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可以探究个体无意识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倾向。何安明等人[8]关于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中也指出内隐联想测验可以敏感、准确地测量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等结构。以外显的问卷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两种方式考查大学生的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更全面深入了解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机制,也有助于揭示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实质,扩充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某大学所开设公选课上抽取150名学生参与测试,有效被试133名,包括50名男生和83名女生,年龄为20±2岁。在测试前告知被试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并让他们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GQ-6感恩量表

GQ-6感恩量表[9]是由McCullough等人所编制,该量表共6个项目,采用1(非常不符合)~6(非常符合)级计分。GQ-6的α系数为0.62,重测信度为0.83。

2.青少年感恩量表(AGS)

青少年感恩量表(AGS)[10]是由何安明等人编制。该量表共有23个条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并采用Likert5点计分。该量表α系数为0.84,重测信度为0.91。

3.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11]是由段建华对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定式型测量工具进行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6个分量表,共24个问题且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重测信度为0.85。

4.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12]是由张兴贵编制的,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两部分,共36个题目,并采用Likert7点计分。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1~0.91。

5.简式内隐联想测验

简式内隐联想测验程序采用Inquisit2.0心理软件进行编制,用于测试被试对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内隐态度。为得到稳定的结果和避免被试因初始不熟悉实验操作造成的较大误差,测量内隐感恩和内隐幸福感分别采用两个平行测验,即BIAT1、B-IAT2和B-IAT 3、B-IAT4。实验所选择的词语来自于汉语词典,并让被试按照词的代表性做出筛选和评定,统计词语的频率和名次。其中B-IAT1的自我词包括:我、俺的、本人的、自个儿、自己的;他人词包括:他们、别人、人家、他们的、他的;积极感恩词有: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反哺衔食、千恩万谢、恩重如山;消极忘恩词有:忘恩负义、背恩弃义、负恩昧良、以怨报德、落井下石。BIAT2的自我词包括:自己、本人、我的、俺、自个儿的;他人词包括:他、她、对方、她的、别人的;积极感恩词有:知恩图报、知恩报恩、感恩戴德、结草衔环、乐善好施;消极忘恩词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薄情寡义。B-IAT3和BIAT4的自我词和他人词分别对应B-IAT1和BIAT2的自我词和他人词。而B-IAT3的积极幸福感词为:温馨、充实的、舒适、愉快的、满意;消极幸福感词为:悲伤、冷漠、孤独、空虚的、沮丧的;BIAT4积极幸福感词包括:快乐的、充满希望的、满足、理解、支持;消极幸福感词包括:痛苦的、无望的、不满足、困惑、难受。

B-IAT实验程序,见表1,让被试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按“空格键”进入实验;若反应错误就会给予信息反馈,这时要求被试尽快改正过来;最后程序记录下被试的正确反应时。

表1 内隐测量B-IAT的程序步骤

用Greenwald等人[13]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感恩和幸福感的内隐结果数据进行处理,D值表示效应值。当D值>0时,说明被试内隐态度偏向相容任务,即易把自我的态度与积极词联系;当D值<0时则表示被试易将他人的态度与积极词联系。D值的绝对值表示的是被试对他人与自我两种态度倾向的差别。

(三)研究过程

首先进行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团体问卷测量,之后,在两天内约定被试完成B-IAT平行测验,其中内隐测验程序的顺序做拉丁方平行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2是对外显、内隐感恩与外显、内隐主观幸福感的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感恩的外显平行测量GQ-6和AGS、感恩的内隐平行测验B-IAT1和B-IAT2、主观幸福感的外显平行测量GWB和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内隐平行测验B-IAT3和B-IAT4都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外显感恩与外显主观幸福感、内隐感恩与内隐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外显感恩与内隐幸福感、内隐感恩与外显幸福感相关都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外显、内隐感恩分别可能预测外显、内隐主观幸福感。

表2 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N=133)

(二)感恩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探讨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6.25, df=16,GFI=0.97,AGFI=0.94,NFI=0.92,IFI=1.00,TLI= 1.00,CFI=1.00,RMSEA=0.01。模型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表明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为:外显、内隐感恩分别独立预测外显、内隐主观幸福感。

图1 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模型

四、讨论与结论

基于内隐、外显两种形式的测验来探讨大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和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大学生的感恩结构存在外显感恩和内隐感恩两种分离的结构。这与何安明、刘华山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他们运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结构,证明了大学生存在外显感恩和内隐感恩两种分离结构。可以认为内隐感恩是个体无法知觉到的,但会对其感恩度倾向产生影响。据此可认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外显和内隐两种分离的结构。郑全全、葛晓伟关于自我概念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中也显示大学生存在外显和内隐主观幸福感双重结构。可以推断内隐幸福感体现为个体不能知觉到的,但是却能影响其对生活质量的评价[14]。双重态度模型[15]可以用来解释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在外显和内隐态度上独立这一结果。模型指出,处于意识水平的外显态度只有投入更多的动机和认知能量才能实现对信息的提取;而自动化水平高的内隐态度无需动机和认知能量就能实现自动提取[16]。因此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心理表征不同,心理过程也不同,二者可能相互分离。当认知能量和动机充分时,外显态度就会被激活;然而当无法提供足够认知能量和动机时,外显态度无法被激活,只能由内隐态度支撑个体认知倾向。人的心理过程是由内隐和外显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反应是由内隐、外显双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17]。

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以用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拓宽建构理论来解释,感恩作为一种在困境中提高人们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当个体在接受他人恩惠时表现出感激之情和友善行为,就会促进其社会关系发展,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从一定程度上使个体感到幸福[18]。内隐感恩与内隐幸福感都处于无意识的自动化水平,并具有相同的心理反应机制。当个体在无法提供足够的动机和相应的认知能量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对自己从他人那里接受的恩惠进行认可,自动化地构建出各种各样的个体和社会资源,促进友谊和其他社会关系。同时施惠者的帮助让受惠者感到被爱、温暖和幸福,并促使他们做出善意的行为。由于受惠者缺乏足够的动机和认知能量,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能依据自我标准对其生活和情感做出积极的整体性评价。同时按照幸福感的需求满足理论[19],个体的实际需要由于受到施惠者的帮助而得到满足,通过心怀感激之情有利于他们减轻因为受惠带来的心理负担,所以受惠者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都获得满足时,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情绪状态做出自动化的积极评价,即内隐幸福感起主导作用。

综合双重态度模型和积极情绪拓宽建构理论解释大学生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结果,外显层面上感恩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可能是由于个体在具有足够的动机和心理能量时就会较容易地意识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施惠,从而更多地体验到想要回报他人的积极情绪以及做出对施惠者或社会的友善行为,最终对生活拥有更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然而当个体缺乏认知能量和动机时,其对他人的施惠行为更多地是做出无意识判断和评价的反应,这就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情绪状态也通过自动化的心理机制进行加工,即获得更多的内隐幸福感。

用外显的问卷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探究了大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外显、内隐感恩与外显、内隐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恩在内隐、外显层面上独立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相应结构。这一发现对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塑造大学生感恩意识并从这一途径促进其幸福感水平据有重要现实意义。由此,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和积极关注并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品质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可通过换位思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塑造感恩意识,发展其积极心理潜能,增强亲社会倾向和行为,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

[2]赵国祥,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6):1300-1302.

[3]Mccullough,Emmons,Tsang J.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logy,2002,82(1):112-127.

[4]Watkins P C,Woodward K,Stone T,et al.Gratitude and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n interna tional journal,2003,31(5):431-451.

[5]Wood A M,Froh J J,Geraghty A W A.Gratitude and well-being: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0,30:890-905.

[6]McCullough M E,Tsang J-A,Emmons R A.Gratitude in intermediateaffectiveterrain:Linksofgratefulmoods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aily emotional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95-309.

[7]Greenwald A G,Jordan E M,Schwartz L K.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 sociation tes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5):181-198.

[8]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1:23-30.

[9]Mccullough,Emmon,Tsang J.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12-127.

[10]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基于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编制——以自陈式量表初步验证感恩三维结构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2):62-69.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C].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2]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13]Greenwald A G,Nosek B A,Banaji M R.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n improved scoring algorith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5(2):197-216.

[14]姚斌,闵翠蓁.主观幸福感的内隐认知研究浅述[J].教育学研究,2013(1):63.

[15]Wilson T D,Lindsey S,Schooler T Y.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J]. Psychological Review,2000,107(1):101-126.

[16]李培.中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郑州:河南大学,2009.

[17]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外显感恩、相对内隐感恩和整体内隐感恩[J].心理学探新,2013,33(4):368-373.

[18]王华云.大学生人格、主观幸福感与感戴的关系研究[D].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2012.

[19]惠秋平.大学生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与感恩倾向的关系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0.

G641

A

2095-3046(2015)006-0086-04

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6.017

2015-06-18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编号:JA12360S);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XJK014BGD055);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SK3045);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99821001003)

蒋怀滨(198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E-mail:jianghuaibin@126.com.

张斌(198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E-mail:76953343@qq.com.

猜你喜欢
测验幸福感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你知道吗?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