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芳
杨小芳
540°后旋踢技术是现今自由品势和击破示范的代表性技术,其动作华丽难度高。本研究运用影像测量方法获取2014年3月韩国击破王大赛成功选手和失败选手的540°后旋踢技术各环节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探索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要素,以期对自由品势选手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跆拳道;540°后旋踢;成功要素
跆拳道自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不仅是竞技,品势也取得了飞跃性发展,随着品势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对品势的技术规格慢慢形成了标准化。但是以手上动作为主的品势过于单调和枯燥,世界跆拳道联盟为了改善品势的单调和枯燥从2011年开始在世界跆拳道品势大赛中设立了自由品势这个项目。自由品势就是在跆拳道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音乐和舞蹈而创编成的品势,动作20—24个以内,其中腿法占60%,手法占40%,整套动作必需由空中踢击、空中连续踢击、回旋踢击和连续腿法踢击组成[1]。
540°后旋踢在1980年首次亮相,因为超越了当时最高难度的360°回旋踢技术(旋风踢,后旋踢)而成为划时代的技术[2]。之后540°后旋踢成为跆拳道击破示范的代表性技术,一次性跳跃要完成540°回旋和踢击技术,掌握这华丽的技术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3月韩国击破王比赛中540°后旋踢击破技术的成功和失败要素的运动学分析,探索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要素,以期对自由品势选手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2014年韩国跆拳道击破王大赛中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选手10名(平均年龄: 23.1±1.6yr,平均身高:171.0±3.5cm,平均体重: 66.4±7.1kg)和失败选手10名(平均年龄:22.3± 1.8 yr,平均身高:172.1±5.4 cm,平均体重:64.4± 4.2 kg)。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步骤
本研究为了对540°后旋踢技术进行分析,运用了3台摄像机(HXR-MC 2000,Sony,Japan)对2014年韩国击破王比赛中旋转踢项目进行录像拍摄,摄像机的高度约为1.5m,拍摄距离为3m,当时摄影速度和快门速度设置为60 Hz,1/250 sec。并在比赛开始前设置4×4×2 m的控制对象(如图1所示)。
图1 设置控制对象和摄像机
1.2.2 材料分析
为了分析540°后旋踢技术影像使用了Kwon 3D3.1 software(Visol,Korea)和 Matlab R2009b software(The Mathworks,USA)。数据分析模型采用汉纳范(Hananvan)人体标准分析模型,对已拍摄的控制对象,使用DLT方法获取解析点的空间坐标,并对12个人体分节和关节点进行坐标处理。对资料采用Butterworth 4th low-pass filter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设置为12HZ。这时分析影像成功或失败的基准为:实施空中三连击(540°后旋踢)技术的把3个击破物都击破的选手为成功集团,第1、2块击破物击破,第3块击破物没有击破的选手选定为失败集团。品势比赛中540°后旋踢技术成功与否,比起前面两次踢击最后一次后旋踢更重要。剩下的情况(全部失败、只有第一次成功、只有第二次成功、只有第三次成功、第一,三次成功、第二,三次成功)都排除在分析之外,因为辅助者的移动而造成的失败也排除在外。
1.2.3 动作及阶段的划分
根据动作结构原理,任何复杂技术动作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简单动作组合而成。为了便于分析,根据540°后旋踢技术动作的特征将整个过程分为地上旋转、空中旋转、踢击目标和着地4个阶段[3](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动作为:E1:旋转脚着地时,E2:旋转脚离开地面时,E3:身体重心最高点时,E4:踢击目标时,E5:落地时;阶段为:P1:E1-E2,P2:E2 -E3,P3:E3-E4,P4:E4-E5。
图2 540°后旋踢技术动作分解
1.2.4 统计处理
研究过程中,组间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组间差异,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1 各阶段所用时间
观察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选手和失败选手各区间所用的时间(见表1),第一阶段为0.38± 0.07秒,0.37±0.06秒,第二阶段为0.26±0.03秒,0.24±0.02秒,第4阶段为0.08±0.03秒,0.03 ±0.03秒,表现出成功选手比失败选手所用的时间更长,第3阶段为0.25±0.02秒,0.29±0.07秒,表现出成功选手比失败选手所用时间更短。
表1 两集团各区间所用时间(单位:秒)
踢击阶段(P3)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所需的时间更短,着地阶段(P4)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可能是因为在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E3)开始到踢击目标(E4)为止要快速的旋转身体以缩短所需的时间,进而能轻易地完成后旋踢技术。所以在踢击阶段(P3)要缩小旋转半径,使动作的转动惯量最小化,这样才能加快旋转的速度。由此可以判断:从空中阶段在踢击目标物瞬间的快速旋转,会直接影响品势比赛评分因素中的动作幅度和速度。
2.2 身体倾斜角度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各动作阶段身体的倾斜角度(人体躯干与水平面的夹角)如表2所示,两集团之间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
表2 两集团各动作阶段的身体倾斜角度(单位:度)
2.3 身体扭转角速度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各动作瞬间身体的扭转角速度和各阶段身体最大扭转角速度如表3所示,表现出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身体扭转的角速度更大,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
表3 两集团身体的扭转角速度(单位:度/秒)
续表3
2.4 脚步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旋转脚接触地面的瞬间成功集团脚步为0.54±0.06m,失败集团为0.41±0.13 m,P=0.01两集团表现出统计差异显著(见表4)。
表4 两集团的脚步(单位:米)
旋转脚在接触地面的瞬间((E1)成功集团的脚步比失败集团的脚步表现的更大,可以判断它在地上旋转区间(P1)中起着增加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作用。
2.5 踢击脚的距离和速度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踢击阶段(P3)和着地阶段(P4)踢击脚的距离和加速度如图3所示。着地阶段(P4)踢击脚的距离成功集团和失败集团分别为114.89±36.88cm,49.51±22.79cm, P=0.01可以看到有效统计差异,踢击脚的加速度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表现的更大,没有统计性差异。
2.6 身体重心的位移和速度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各动作阶段身体重心的位移和速度如表5所示,身体重心水平位移和速度两集团没有表现出统计差异。但是在1、2、3阶段身体重心水平位移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更大,第4阶段表现得比较小。特别在2、3、4阶段P=.013,P=.027,P=.001表现出两组统计差异显著。还有身体重心垂直速度2、3阶段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表现得更大,4阶段表现得更小,特别在第2阶段P=.024表现出两组统计差异显著。
图3 两集团踢击脚的距离和速度
表5 两集团的身体重心位移和速度
空中动作阶段(P2-P4)成功集团的身体重心垂直位移比失败集团表现得更大,垂直速度在空中旋转阶段(P2)也表现得更大,这个就是使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在空中旋转和后旋踢技术上更容易完成而保证了时间的充裕。因此可以判断:地上旋转开始的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要最大化和空中旋转开始的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最大化,会决定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移,是决定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最重要的要素。
2.7 下肢各关节角度
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在身体重心最高的瞬间(E3)、踢击目标的瞬间(E4)、着地瞬间(E5)下肢各关节之间的角度如表6所示。髋关节之间的角度在落地的瞬间(E5)成功集团为142.21 ±20.06°,失败集团为115.44±27.71°,P=.024表现出两组统计差异显著,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在踢击目标的瞬间(E4)成功和失败集团分别为162.51± 8.59°,146.68±13.49°,P=.006表现出两组统计差异显著。还有540°后旋踢技术成功和失败两集团各自在踢击阶段(P3)和着地阶段(P4)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连接角度和角度-角度模式如表7、图4所示,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表现出了更大的动作幅度。
表6 两集团下肢各关节角度(单位:度)
表7 两集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连接角度(单位:度)
分析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在击打目标物的瞬间(E4)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膝关节的角度更大,在着地的瞬间髋关节的角度也表现得更大。要有效地掌握后旋踢技术,膝关节和髋关节要最大化的弯曲,这样在踢击目标物时才能充分的打开,只有髋关节充分展开才能增加击打的力度[4]。髋关节角度的范围大,膝关节角度的范围小,踢击脚的距离才能大,所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动作是影响踢击脚速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分析踢击阶段和着地阶段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角度—角度模式,可见两个集团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张—弯曲都表现出很大的椭圆形,这可以判断出540°后旋踢技术具有抛、推类型的复合运动的特性。另外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动作幅度更大,尤其表现在最后后旋踢动作上。这个结果符合品势评分标准的动作幅度及速度[1],可以判断在品势竞赛中展现的踢腿动作,最好是将关节的可动范围极大化,进而使动作幅度变大。
2.8 着地的安全性
540°后旋踢技术着地的瞬间(E5)着地脚尖和身体重心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表现得更小,没有统计差异(见表8)。
表8 两集团脚尖和身体重心的距离和角度
在完成高难度动作之后安全性动作连接能力很重要,通过分析在着地的瞬间(E5)着地脚尖和身体重心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两支团队之间未出现差异。可以判断:由于本研究分析的540°后旋踢技巧的目的为击破,完成技巧后无连接动作,因此想要观察适用于品势竞赛的落地稳定性是有限的。以后将会以品势选手为对象,对高难度技巧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展开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540°后旋踢技术的成功要素是:在地上旋转动作开始时(E1)要增大水平速度,旋转脚离开地面的瞬间(E2)通过保持最大化的垂直速度,而增加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移和空中所需时间,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E3)开始到踢击动作(E4)为止,要加快旋转速度,缩短耗时来快速完成后旋踢技术。还有在踢击目标物的瞬间(E4)要最大限度地伸展下肢关节,在落地瞬间(E5)为止放大髋关节角度范围,使后旋踢技术在宽大的范围内完成是成功的因素。
图4 两集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缩略图
(1)旋转脚在接触地面的瞬间(E1)成功集团的脚步比失败集团的脚步表现得更大。
(2)踢击阶段(P3)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所需的时间更短,着地阶段(P4)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所用的时间更长。
(3)空中动作阶段(P2-P4)成功集团的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和速度比失败集团表现得更大,垂直速度在空中旋转阶段(P2)也表现得更大。
(4)在踢击目标物的瞬间(E4)膝关节角度和着地的瞬间(E5)髋关节角度成功集团比失败集团表现得更大,踢击脚的距离也更长。
(5)地上旋转阶段的水平速度,空中动作的垂直位移和速度,空中旋转速度和所用时间,踢击脚的距离和速度,下肢各关节的运行范围和协助都是决定540°后旋踢技术成功与否的要素。
[1] 世界跆拳道联盟.跆拳道品势竞赛规则[S].2012.
[2] Yoo.S.H.,&Ryu.J.S.(2012).Comparison between the balance of skilled and less-skilled players during successful and failed front kick and turning side kick motions[C].Korean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2012,22(3),285-293.
[3] Ma,H.S.Analysison Kinematical Factor between skilled Person and unskilled Person regarding540°turning Kicking in Taekwondo [J].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Graduat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 Muan 2007.
[4] Ha,C.S.,&Kim,J.G.The Kinematic Analysis of Momdollyo Huryo Chagi in Taekwondo[C].The Kore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18(1),1135-1144.,2009.
[5] 李玉刚.搏击项群与运动生物力学(第一版)[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6] 卢德明,严波涛.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 陆爱云.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8] 胡宗祥,刘学贞.跆拳道横踢技术中各环节配合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55-57.
540 back spinning kick is a representative skillofmodern free poomsae and crushing demonstration aswell as an action with high difficulty.This research through attaining kinematic data of every step of540 back spinning kick of successful and failed players in Korean Crushing King Competition held in March of 2014 with imag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kinematic analysis has explored elements for practicing 540 back spinning kick successfully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players of free poomsae.Key words:Taekwondo;540°back spinning kick;Successful Factor
跆拳道540°后旋踢技术成功要素分析
Successful Factor Analysis of 540°Back Spinning Kick of Taekwondo
YANG Xiaofang
G886.9
A
1001-9154(2015)02-0092-0005
G886.9
A
1001-9154(2015)02-0092-05
10.15942/j.jcsu.2015.02.017
杨小芳,讲师,韩国龙仁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跆拳道教学与训练,E-mail:yangxiao8381@126.com。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Hunan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unan Hengyang421000
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