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及实践问题

2015-10-08 00:11周龙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实践

摘 要:依法治国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强调了依法治国理念对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依法治国理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认识,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此,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及法治化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不断推进中国法治建设步伐,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理念;实践

“国无常强,无常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若则国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强调了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坚持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思想,并将依法治国理念与中国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理念,是我国未来治国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四中全会精神及其决定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人,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决定内容,以保证依法治国方针落到实处。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习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中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重要总结,我国在进行法治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所有法治建设均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进行的,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不是中国所需要的法治化。

2.确定法治目标,推进法治目标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

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从之前我国所强调的法律体系,到现在所要求得构建法治体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认识的深化,更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步。法治体系需要法律体系为前提,法治体系是国家依法治国理念的更高标准。

3.构筑法治道路,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

我国进行法治建设,坚持法治建设正确之路的前提和保证是坚持党对国家的正确领导,坚持民主法治之路,坚持法治发展之路。只有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会沿着正确道路进行,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我国所构建的法治体系是人民的法治体系,是百姓的法治体系。

4.明确法治方针,坚持科学立法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构建,需要行之有效的法治建设方法,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这是善法建设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立法才能为司法的公正提供前提保证,坚持严格执法才能确保全面守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新的法制方针必将引领我国法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5.坚持法治建设的新战略,推进法治体系建设

推进法治建设需要加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战略实施,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依法执政是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手段,依法行政是善法的重要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根本措施,也是完善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理论应明确的几个关系

贯彻依法治国理论必须明确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明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明确法治规律与特色法治的关系。

1.坚持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战略方针,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既定方针政策实行,以保证国家法治化在正确的轨道上。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依法治国并非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责任和任务,其需要全国人民、全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和文化支持;同时党的领导又需要国家法治作保证,法律约束公权力,任何部门和机构绝不可任意妄为、随意执法,任何公权力的实施都需要法律进行约束。

2.坚持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紧密相连,互为依托,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以德治国则需要对人们进行道德准则的规范和约束,让社会人群建立自觉的自我约束标准。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法律必须反映社会道德要求,不断增强自身道德底蕴。法律与道德要相互参考,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准则,法律最重要的对公权力的约束,让人们体会到法律对自身权益和利益的保障;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让人们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自我道德要求。国家治理首先发挥道德标准的要求,在道德标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时候就需要引入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以保障社会沿着既定的正确道路前进,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人们生活的自由。

3.坚持处理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截然不同层面的内容,但是两者却有着无法割裂的内在关系。党内法规也需要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制定,法律“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任何机构和机关的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可以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同时,国家法律也是党内法规的重要保障,国家法律具有强大的强制执行力,在党内法规公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国家法律会通过自己的强制力对违反者进行严厉的惩戒。另一方面,要坚持党内依规治理,进一步强化党内依规办事的倾向,逐步塑成依法执政的惯力,是保证依法行政的有力措施。

4.坚持处理好法治规律与特色法治的关系

每个国家所进行的法治建设都各具特色,我国的法治建设也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建设。这种特殊需要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让一切社会活动和秩序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到各个行政区域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然需要各地方、各领域根据自身特色和不同规律将各项事业、各项工作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几个重要方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长期,并且意义深远的工作,其需要国家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

1.做好依宪治国,践行依法治国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要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切行为和活动都要在宪法之下运行,宪法作为我国一切法律的母法,其性质便决定了在一切其他法律之上,其他法律的制定均不能超越宪法的边界,任何法律的执行均不可违背宪法的要求。因此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治国,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在人大制度框架内探索宪法监督组织形式。

2.做好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

做好依法执政工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依法治国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公权力进行制约,要求公权力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进行活动,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行为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比如,在进行公务人员选拔提拔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法定程序严格执行,不论政府官员、法官、检察官,都不能违反法定程序得到任用,严禁领导随意插手人员的选拔提拔,更不能为某些人的录用而量身制定标准。

3.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构建法治国家体系

国家的法治化归根结底是要做到社会的法治化,做到每个人的法治化。因此,构建法治国家体系的基本元素是要推进社会法治化的建设。在推进社会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外来的阻挠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建设法治化国家就需要社会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法制理念的培养,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做到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人人尊法,这样才能保证构建法治体系的每一个因子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反之也能更有利于法治国家体系的完善。

4.依法治国是国家改革的重要保障

国家改革需要法治化的推动,只有人人都融入到国家法治化的进程中去,改革和建设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推动,才能高质高效的进行。同时还要深刻地认识到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改革与法律的关系,它关系到改革人员法治思维的构建,其需要改革决策者高度的法治思维的指导,将公权力关进笼子里,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执行,保障改革道路上一切障碍的消除。

四、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全人民的努力,需要法治化道路的深入推进,需要法治化理念的重要指导,需要法治化实践的有力实施。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改革与法治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热点,当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中国这一东方大国身上时,我相信,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法治道路,并勇于实践探索,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理念深入人心,大步前进和潜移默化的力量一定能实现中国法治化的巨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肖金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15,01:23-30.

[2]莫纪宏.“四个全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8+149.

[3]付子堂,朱林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03:17-31.

[4]罗重谱.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演进轨迹[J].改革,2014,08:5-18.

作者简介:

周龙(1988~),男,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军事法理与军事立法专业。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实践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与公民权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