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家世生平辑考

2015-09-29 06:41孙英娜
文艺评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竟陵少府礼部

孙英娜

崔国辅家世生平辑考

孙英娜

崔国辅,盛唐诗人,《全唐诗》存诗一卷。唐代诗人韩偓有《效崔国辅体四首》。清人宋荦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清诗话》),乔亿也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历代文献中载崔国辅事迹及作品者包括《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登科记考》、《唐摭言》、《河岳英灵集》、《唐诗品汇》等,今人万竟君亦作《崔国辅诗注》,但上列文献中,涉及崔国辅家世生平的资料散乱且出入颇多,可为考稽。

一、生卒年、家世与籍贯

1.生卒年、家世

对于崔国辅的生卒年问题,史无明文,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卒年为687-755年(《闻一多全集》四之唐诗大系),但未见先生具体解释的文字。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收唐人李轸为其父李公悦撰写碑文《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文中提到其母的出身:

今夫人清河人也,父讳惟明,累迁海、沂等州司马;兄镜邈,隐居大行,累辟不起;弟国辅秀才擢第,制举登科,历补阙、起居、礼部员外郎。……及天宝末,随子权赴陕州司马,属狂贼犯阙,中原鼎沸,权负板舆,自宏农蓝田。值潼关失守,朝野震惊,扶老携幼,潜避山谷。重壑固阴,深林酷冷,因之违豫,至於弥留。以其年九月二十九日,薨於终南山居,享年七十有三。

文中写明,李轸的母亲是清河人,其母弟即为崔国辅。天宝末年,即为公元756年,崔国辅的姐姐跟随儿子赴陕州做官,当年九月二十九日,薨,七十三岁。推测可知是公元683年前后出生,则崔国辅为公元683年之后出生。

关于闻一多先生确定崔国辅卒于755年,本文认为,做此结论应是参考《唐才子传》。辛文房文中说崔国辅:

天宝间,坐是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②

“三岁”后即是公元755年。据《新唐书·王鉷传》载:王鉷在天宝十一年被赐死。天宝十一年是公元752年,就在这一年,崔国辅作为王鉷近亲,被连累贬至竟陵司马,所以,文中的“三岁”后,即为公元755年。

崔国辅的家世,据前文所述唐人李轸碑文《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及《新唐书》卷七二下宰相世系表第十二,可得出结论:崔国辅父亲名为崔惟怦(又为崔惟明),曾做过唐海州司马与沂州司马;其兄镜邈,“隐居大行,累辟不起”,崔镜邈是一个隐士,官府多次召其为官,他都拒绝了;其姊嫁与李公悦为妻。据李白诗《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可知,国辅有子名崔度,崔度其人不可考。

2.籍贯

辛文房《唐才子传》:国辅,山阴人。明高棅《唐诗品汇》:崔国辅,吴郡人。今人陈伯海《唐诗汇评》:崔国辅,生卒年不详,清河(今山东益都)人。

陈伯海《唐诗汇评》取其籍贯“清河”说,即为今天的山东益都,应是合理的,《新唐书》卷七载:

清河青州房,琰生钦,钦生京,京孙琼,慕容垂车骑属。生辑,宋泰山太守,徙居青州,号青州房。③

上文表述为崔氏的一支,在其下表中,即有:“惟怦,海、沂等州司马;镜邈;国辅,礼部员外郎”的字样。崔惟怦应是《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中的崔惟明,崔国辅即出身于这一房,青州即为今天的益都。上文所提《新唐书》与李轸碑文都可做为有力例证。

“山阴”一说,应为辛文房应是根据孟浩然与崔国辅交游之作《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得出的结论。《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诗后有注: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九、二十年间,孟浩然经会稽、永嘉赴乐城寻张子容(少府即为县尉),而崔国辅时任山阴县尉(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山阴”是崔国辅的仕履地,不是籍贯。

明高棅《唐诗品汇》认为崔国辅是吴郡人。山阴在唐代属会稽郡,会稽郡虽与吴郡距离较近,同属吴越之地,但是分属二地。李白有诗《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诗中有句: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李白送崔度归吴地,并不说明崔国辅是吴地人,崔国辅于开元十四年(726)中进士后,任山阴县尉,李白写送别崔度诗是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2年,中间相隔20多年,可想而知,崔度应该在山阴或吴地长大,所以对于崔度而言,吴越一带有家乡的意义。但以此断定崔国辅是吴地人或吴郡人是武断的。

二、科第仕履

1.科第

李轸《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提到:今夫人清河人也,父讳惟明,累迁海、沂等州司马;兄镜邈,隐居大行,累辟不起;弟国辅,秀才擢第,制举登科,历补阙、起居、礼部员外郎。(《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

而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陈伯海认为崔国辅应是在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山阴尉(《唐诗汇评》)。宋陈振孙认为崔国辅在开元十三年(725)中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

以上史料,对崔国辅中进士的情况说明不一,李轸认为崔国辅是“秀才擢第”,后三史料只提到中“进士”,陈振孙认为崔国辅中进士为开元十三年,并非前二者所说“开元十四年”。

秀才科是非常难考的,“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包括‘常举’与‘制举’,常举即‘常贡之科’,是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等六科。秀才科为最高科第。”④《唐六典》卷四礼部侍郎条:“秀才试方略策五条,此举取人稍峻。”这对于唐初的士人来说,是非常大的难题。

按《唐六典》卷二员外郎条曰:“凡诸州每岁贡人,其类有六: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明书,六曰明算。其弘文、崇文生各依所习业随明经、进士例。其秀才试方略策五条,文、理俱高者为上上,文高理平、理高文平者为上中,文、理俱平者为上下,文、理粗通为中上,文劣理滞为不第,此条取人稍峻,自贞观后遂绝。”《通典》卷一五选举三曰:“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此说法认为贞观中以后秀才科即废止。《新唐书·选举志》:“高宗永徽二年始停秀才科。”贞观中大概在公元639年左右;永徽二年即为公元651年,前文考“其姊是公元683年前后出生,崔国辅为公元683年之后出生”,所以无论秀才科考试是哪一年废止的,崔国辅出生前,秀才科即被废止。

吴宗国认为,“开元二十四年(736)贡举归礼部后,又曾一度恢复了秀才科。《通典》卷十五云:‘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复有此举’。而《唐六典》卷四礼部侍郎条言秀才时则云‘贞观已后遂绝’。说明开元二十六年《唐六典》修成时,此科尚未恢复。……开元末复有秀才举,是在二十七、八、九三年。”(《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而崔国辅在开元十四年就已经中了进士了,开元十四年为公元726年,并无秀才科考试,说明崔国辅所中进士,也许只为常举中的进士考试。

至于崔中进士的时间到底为“开元十三年”或“开元十四年”,《文苑英华》卷七〇三载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写到储光羲时云:“开元十四年,严黄门知考功,以鲁国储公进士高第,与崔国辅员外,綦毋潜著作同时。”。严考功即严挺之,他于开元十四年至十六年主贡举”(《唐代诗人丛考》),严挺之在开元十三年还没有主贡举,顾况是中唐人,距离崔国辅时代较近,应该是可靠的。

李轸文中“制举登科”,此处制举即为开元二十三年崔国辅应牧宰举,《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二十三年一月载:“其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及堪将帅牧宰者,令五品已上清官及刺史各举一人。”⑤此应为玄宗临时下诏举行的制举考试。

2.仕履

(1)山阴县尉

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中有句: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⑥,唐有称少府为县尉的习惯,任山阴县尉的时间即为他中进士当年,及第后马上去山阴任职了,至开元二十三年应牧宰科举许昌令为止。

(2)许昌令

《唐才子传》中提到的“举县令”,《登科记考》卷八载:“开元二十三年乙亥,牧宰科崔国辅。《新唐书·艺文志》:国辅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县令举,疑即此牧宰举也。”牧宰举,《旧唐书》卷八《玄宗纪》开元二十三年一月载:“其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及堪将帅牧宰者,令五品已上清官及刺史各举一人。”因为在之前的较长时间里,唐政府没有所谓的“县令举”。这次牧宰举后,崔国辅授许昌令,时间应为开元二十三年开始。

(3)补阙、起居

李轸《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提到:弟国辅,秀才擢第,制举登科,历补阙、起居、礼部员外郎。据《唐才子传》载:崔国辅先生担任过礼部员外郎、集贤直学士。后坐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

万竟君引芮挺章在天宝三年(744)编定《国秀集》目录标明“左补阙崔国辅”,可见他那时已经任京官了。⑦崔国辅应在左补阙之后迁为起居舍人。

(4)集贤直学士

《新唐书》卷六十志第五十艺文四载:《崔国辅集》(卷亡,应县令举,授许昌令,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二经籍考六十九载:“《崔国辅集》一卷。陈氏曰:唐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崔国辅撰。开元十三年进士。应县令举,为许昌令。天宝中,加学士。”⑧天宝中大概是公元749年左右,任集贤直学士。

(5)礼部员外郎

《新唐书》载崔国辅在担任集贤直学士后即任礼部员外郎。《唐诗纪事》:“子美献三赋,国辅、于休烈每称述焉。子美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云: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杜甫献《三大礼赋》的时间,应是天宝十年,“天宝十载辛卯,年四十进三大礼赋”(《杜甫年谱》),自749年至751年,只有二年多的时间,崔即由集贤直学士升任礼部员外郎。

(6)竟陵司马

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天宝间,坐是王鉷近亲,贬竟陵司马。751年尚是礼部员外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被王鉷牵连“近亲”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

三、交游

崔国辅生前与唐诗人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皆有交往,在上述诸人诗集中可见印证其往来的作品。

1.李杜

《李太白全集》中有诗《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此诗也作《同王昌龄崔国辅送李舟归彬州二首》,另有《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诗云:

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朝吹归秋雁,南飞日几群。

中有孤凤雏,哀鸣九天闻。我乃重此鸟,彩章五色分。

胡为杂凡禽,雏鹜轻贱君。举手捧尔足,疾心若火焚。

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去影忽不见,踌躇日将曛。

此诗为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2年所写,李白在诗中将崔度喻为“孤凤雏”,子为凤雏,父即为“凤”,足见李白对崔国辅的欣赏,并说自己“重此鸟”,可见李白与崔国辅交情至深,天宝十二年,正是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的第二年,诗中情感基调有凄凉之意。

据前文提到《唐诗纪事》载,杜甫献赋时,崔国辅对其极为欣赏,对于杜甫而言,崔国辅有知遇之恩,之后崔很快被贬竟陵,没有与杜甫的进一步接触了。

2.孟浩然

孟浩然与崔国辅交往甚密。刘文刚《孟浩然年谱》载:开元十九年孟浩然四十三岁,三月,往山阴会见崔国辅,写《江上寄山阴崔国辅少府》,又写了《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五月,与北使崔二十一同宴卫明府宅,有诗《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席》,诗中有“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开元二十年,孟浩然在永嘉江,崔国辅奉使准备入京,孟作《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年谱》)

刘文刚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之〈崔二十一〉》:“全诗三函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又《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按全文三三四陶翰《送崔二十一之上都序》,崔为赴京应举者,孟与陶既有交往,则此两崔二十一当同一人,惟名不详。浩然此诗云‘喜逢金马客’,崔二十一此时已为朝官。《国秀集》载此诗题作‘夏日卫明府宅遇北使’,崔二十一乃是以使臣身分到越州的。”⑨

上文所示,孟浩然与崔国辅有过交游,其诗《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是明证。但《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中的崔二十一是否指的是崔国辅,岑仲勉先生的《唐人行第录》态度是:惟名不详。卢燕平《孟浩然游浙诗说略》认为“崔二十一”即为国辅⑩,刘文刚考《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创作年代为开元十九年五月,《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中有句:喜逢金马客。“金马客”说崔二十一为朝官之意,据《登科记考》载,崔国辅是开元二十三年中“牧宰举”,在开元十九年,他还不算“朝官”。

又陶翰《送崔二十一之上都序》:“士之相知,故不在旧。仆一睹君,词志慷慨,情干绝人,是欲片心树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陶翰形容崔二十一作品“词志慷慨”,虽崔国辅诗所佚太多,但据全唐诗韩偓模仿崔国辅诗作《效崔国辅体四首》诗之风格,似乎不能用“词志慷慨”来形容,所以孟浩然诗中的“崔二十一”所指应该不是崔国辅。

3.王昌龄

李白有诗《同王昌龄崔国辅送李舟归郴州二首》,王昌龄有诗《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足见崔国辅与王昌龄有过交游,《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中有句: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根据诗题,此诗大概作于开元十四年(726)。二人应在此之前就相识了。

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同王昌龄崔国辅送李舟归郴州二首》应在天宝二年或三年的春天,说明崔国辅可能这段时间出使京城与李王二人相会。

4.陆羽

前文引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崔国辅因王鉷事被贬竟陵司马:“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憕所遗白驴、乌犎牛各一头,及卢黄门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辛文房是元代人,《唐才子传》中所载,应是出自陆羽《陆文学自传》,《自传》中此段也有载。

崔国辅被贬竟陵后,与陆羽相交甚深,后不知所终。

【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30033)】

①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8页。

②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28页。

③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70页。

④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⑤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2页。

⑥胡问涛《王昌龄年谱系诗》《南充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第39、40页

⑦万竟君《崔国辅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前言第1页。

⑧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6页。

⑨刘文刚《孟浩然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⑩卢燕平《孟浩然游浙诗说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6页。

猜你喜欢
竟陵少府礼部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元代礼部尚书任职考略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祭祀管理的职能
整齐与错综——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金朝礼部宗教管理方式刍议
清代前期竟陵派的接受情况论略
元朝宫廷音乐考论
势有穷而必变
——竟陵派对晚明文学的反思与重构
少府,心脏急救大穴
唐代少府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