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达
我从教小学三十二年,几乎都是教授小学高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没有教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师。于是我决定挑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岗位。为了熟悉岗位业务,我几乎全身心地扑在这个我既惊喜而又有点陌生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岗位上。
一、没有“差生”概念,只有一位位生动活泼的“学习个体”
一年级的孩子,毕竟和高年级学生有着很大不同。他们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表现欲望强,课堂里大都多言、多动、多事,因此课堂很容易走向“随意化”。从幼儿园刚到小学课堂,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一堂课四十分钟的“静坐”。怎么办?抓住这个“过渡期”的引导是个关键。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教育资源,适时引导孩子看大屏幕,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让孩子喜闻乐见。我利用儿歌、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拼音字母的积极性,创造性地想着法儿让孩子记忆课文内容,孩子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孩子的注意力才会持久。 “没有不会学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我深深地记住这句话,它也是我这两年的“转差”理念。我努力地发挥自己语文课堂的优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孩子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刚开始孩子的拼音字母写得难看也难辨认,我从不呵斥他们,而是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大加褒奖。老师把对低年级孩子学习的耐心、信心,通过自己的言行,恰如其分地传达给课堂里的孩子,它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2011年9月,我接手的52名学生,既是我语文教学实施的对象,也是我最新的教学资源。莫要小看这些孩子,课堂教学成功,在于调动他们的“一双双小手”,在于集中他们的“一双双眼神”。课堂里“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那才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成功的一种境界。
二 、承认“差别”,促使学习落后的孩子不断上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会看到一些孩子的“快慢”与“喜好”。这是实情,我们必须尊重教学实际。有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不够持久 ;有的孩子学起来费劲;有的孩子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走进课堂。特别是一些孩子,对于语文的“手头劳动”就是不开心,语文作业缺乏细心与耐力。写得不好看,由于让他多来几次,我们不要吝啬表扬,要善于夸奖和激励。一个小本子的奖品,可以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劲头。比如一年级新生李家伍,原先成绩一般,后来我了解到他是留守儿童,课堂上沉默寡言,很少和别的同学玩,他不善语言交流。我在课堂上,多找他回答问题,多找他上黑板,多和他沟通。没想到第二学期,他课堂上,就敢于发言了,他二年级上学期当上了小组语文课代表,学习兴趣更浓了。他的期中、期末成绩都很优秀。赵清清是个女生,但很调皮,学习时间多花在玩耍上,成绩很长时间上不去,我就多走访她家,得知她的父母是做生意的,没有时间辅导她,我就多找她到办公室做作业,时间久了,她也愿意做作业了。
三、“转差”重在向课堂要效益
现在的孩子负担确实不轻。一些家长把自己几代人的希望锁定在孩子身上。孩子课外活动较少,童年色彩暗淡。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低年级学生也有了“作业负担”。如何化解“负担”与“效益”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多看、多读、 多说,而不是现在普遍地一味地“多写”。“多写”“多练”确实很重要,但不是低年级当前十分紧要的事。让孩子枯燥地抄写,一则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二则使孩子的写字质量不断下降。因此,走“少而精”教学路子没有错。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孩子学习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没有对课堂真正地情感投入,就没有学生理想成绩的真诚回报。语文智力投入,要求语文老师对教材内容有真知灼见,能够让语文老师获得职业幸福感。为什么低年级语文课堂能焕发活力、放出异彩?这与我们语文老师的自身投入有关。效益就在身边,快乐也在身边,语文课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考试的分数,在乎孩子在班级的排名。考试分数确实是检测孩子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我们在每学期孩子的成绩报告单里,客观地也很个性化地给予孩子公正的评定。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语文老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定性评价。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定合理地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象,也能使孩子有着更广的发展空间,这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最大学情实际。把《学生成绩报告册》变成学生的《成绩分析报告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尽早了解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有了更具体化的“前进点”,有了更快的“转折点”,也有了家长、孩子一目了然的“看点”,何乐而不为呢?同时,使教师、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它帮助我们多维度地了解学生,真正能够优化我们的教学,真正能够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我还就此写过一篇《成绩单变“新”的尝试》。没有教学研究的教师,就没有教学研究的课堂,没有教学研究的课堂,就很难有研究性学习,或者说有有效益的课堂。“差生”自然存在,“差生”并不可怕,有了差生的不断成长,才有了课堂生命的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