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泽阳 刘淑艳
许泽阳(1992.6-),女,汉族,黑龙江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经济管理。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人才为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将民办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校企合作视野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模式的意义及不足,提出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以此更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文/许泽阳1刘淑艳2
许泽阳(1992.6-),女,汉族,黑龙江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经济管理。
摘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人才为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将民办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校企合作视野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模式的意义及不足,提出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以此更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刘淑艳(1971.10-),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11-021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编号:LMJK201422)。
校企合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单一校内课堂授课方式,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缺乏合理的合作形式与合作经验,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人才培养效果并不佳。
一、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所以实践条件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上,许多学校之所以选择“空谈”,主要是因为缺乏实训条件和途径。而企业也需要高校提供的技术和人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同时满足高校与企业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内在需求。
首先,企业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供了相适应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企业中生产设备、生产经验等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实习的机会,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产学研项目能够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高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同时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此外,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各自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发展。例如,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与企业可以携手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由企业提供品牌、技术、经验,高校提供店面、人员等,用共建、共管的方式,达到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现合作共赢。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依旧处于浅层次水平,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有:第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够充分领会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在校企合作活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仅注重短期目标,没有能够从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层面进行思考。以致于在教学计划等方面与校企合作活动不吻合,不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第二,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激励不足,校企合作模式中一般都比较重视高校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了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较差。第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灵活性与有效性较差,导致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长期规划,不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1]。
三、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不同的地区、高校、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下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例,从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对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化进行阐述。
1.通过企业的参与实现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
高校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专业培养方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通用标准、企业行业转变标准、本校特色作为依据,制定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2]。培养方案要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活动进行统筹与规划,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过程中,实现高校课程体系的创新与课程教学目标、大纲、内容的修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高校与企业召开研讨会的方式,企业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另一种是企业直接提供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学校进行审核与修改。
2.以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的人才需求现状作为人才培养依据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为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服务作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在专业开办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的特点与人才需求现状作为依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学校应该对当地的相关的产业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为未来的特殊人才培养提供依据,通过对校企合作平台的充分利用,形成本校自身特点鲜明的专业与学科,促进人才的培养。例如,在对当地人才需求现状及高校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某专业为下一步重点发展的特殊专业,并同时申报本专业人才实践基地,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3]。
3.通过校企交流互动机制的创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应用实践、创新能力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决定着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得到深度的开展。要求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与经验。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经历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通过“教师进入企业,企业骨干进课堂”的机制,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经验;聘请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对教师进行培训,
4.以带薪实习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强
当前,大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已经开始注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活动需要缴纳高额的费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学习到的大部分为一些较为基础的技能,不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高校与企业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对实训基地的深化建设与学生带薪实习方式的推广,不断加深学生参与企业前线的深度与力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实习价值得到提高。例如,由政府带头推行学生带薪实习制度,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该制度的推出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实习基地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深化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应该从人才培养这种最初的方式不断向着产品设计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4]。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充实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力量。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在企业的科研、人才、产品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企业一起对科研项目与各类技术支持平台等进行申报,促进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2.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雯.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2(43):64-65.
[2]金根中.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06(15):57-59.
[3]张晓.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10,05(10):30-31.
[4]凌守兴,陈福明,桂海进.校企合作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4(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