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刘庭风
经济与景观审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康德也曾提出过美的非功利性的观点。但是,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却能影响人的心态,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态与情趣[1]。一个显著的实例就是,谢灵运在《游名山志》中曾说:“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谢灵运对山水的向往,同时也阐述了谢灵运眼中“物质”和“向往”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拥有了“生之所资”,才能让他去做“性之所适”的事。于是他的始宁墅即他的庄园,作为经济形态与审美之间就产生了联系。
对谢灵运来说经营庄园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这里能满足他对物质的要求(表1),一切生活资料、生产工具和守备器械,无不可自给自足[2]。这里又是他纵情山水的基础。在从事庄园经济的同时他又以这些经济作物、经济活动为审美对象,忘情与其中。他曾在《山居赋》中说:“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顾情交之永绝,觊云客之暂如。”他认为始宁墅的景色比神仙的居所还要迷人。“言心也,黄屋实不殊于汾阳。”他认为自己所建造的黄泥屋子并不输给汾水北岸的汾阳建筑。这些不仅说明了谢灵运的审美偏好,同时也道出,始宁墅除了物质功能之外,还拥有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功能。
始宁墅的物产也极其丰富,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2为始宁墅的自然资源种类,可以统计出谢灵运提及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其中植物57种,包括水草16种、药材24种、竹子7种、树木10种。动物57种,包括兽类16种、鸟类24种、鱼类17种。
由此可以看出谢灵运对动、植物的种类、习性有很深入的了解,并且有着细致的观察。作为一个成功的庄园主,他对庄园内部的自然资源无所不晓,了如指掌。他对每个物种都详细举例,而且还进行了景观性的描述。他看到:含苞待放的莲花,色彩绚丽的粉色花蕾;在悬崖之上的树木格外青翠挺拔、刚劲有力;水中鼓起鱼鳃的鱼儿在急流中跳跃。他感觉到:夜幕降临时身披露珠的竹林,因为湿润显得阴沉凄凉,而当晨风掠过时,他们又重新振奋具有朝气。他听到:谷底之下野兽的啸叫声和攀援在树梢上野兽的哀嚎声。这些自然资源都是他眼中山水审美的景观要素。
在魏晋庄园的经济行为方式中,有一种叫“行田”(表3对南朝及其之前行田的意思做了一下列举),本文所指的行田取巡视农田的意思,指视察田庄、地利的活动。通过“行田”可以了解庄园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周边地域的自然条件、土地状况等,以备进一步开拓产业。在东晋时,纷纷占山固泽的士族文人常有结伴“行田”的行为。将“行田”与游弋山水、文人聚会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这种经济行为注入了园林活动的因素。
谢灵运曾“爰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栉风沐雨,犯露乘星。研其浅思,罄其短规。非龟非筮,择良选奇。”[5]他首先柱着拐杖独自进行远近山水考察,然后研究初步规划,再制定具体的计划。他不用卜卦占龟之术去选宅,而是只选择其中美好和新奇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他这次行田活动更大程度上有野外考察的性质,它包括了游山玩水的山野旅行,同时又具有了挑选他心中的“良奇”,开拓山水、营建园林的意思。谢灵运还有许多诗文载述其“行田”活动。《行田登海口盘屿山》描述了谢灵运巡视农田,顺便登盘屿山观海,这是将行田与游山海结合在一起的活动。《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写诗人到白石山一带巡视农田,看到灾荒后,提出了“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6]的兴修水利规划。将行田与村庄规划结合到了一起,而《山居赋》和自注中也有许多关于“行田”活动的描述: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罗行布株,迎早候晚。猗蔚溪涧,森疏崖巘。杏坛、木奈园,橘林、栗圃。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
从上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谢灵运对庄园中的种种农事十分了解。他熟知不同季节农作物的不同状态,他知道植株应该如何分布,他知道什么果树可以种到一起,哪些树木必须分开。谢灵运的行田,不仅仅是视地利,而是拥有一个大庄园的概念。他脑海中有明确的规划,不同的作物不仅应该种植到合理的土地上,而且还把它们当成景观要素来考虑。有的生长在山谷,形成果实累累倒映在水中的景色,有的又种于山峦之间,让香气在其中持续萦回。
在始宁墅中,谢灵运是庄园主。他需要统筹庄园内的经济活动,但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旅游家、艺术家。行田作为一种园林活动让他喜爱并沉浸其中。
表1 始宁墅中的经济生产种类[3]
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写的“南山则夹渠二田”,“北山二园”以开创卜居之地的南山周围作为水田耕作区。因为此处有“九泉别溅”,绵亘的田地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
表2 始宁墅动、植物种类、用途及景观美表现
表3 行田的几种释义例举
表4 不同季节的农业景观表现
表5 不同管理方法下的农业景观
以北山为果木种植区,在西山东山的连岭叠嶂之处,刊木伐竹,采药疗疾。于沟畦渠旁,栽葱种姜,灌蔬自供。农业生产在本质上是提供园林生活所需的物资和经济的来源,在农业景观的表现形式上,也给了庄园主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始宁墅中,谢灵运创造的农业景观表现为:时令变化下的农业景观、和谐理念下的农业景观、科学指导下的农业景观。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
四时更替。“四时兮代谢,万物兮迁化。”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景物状貌。春动、夏发、秋熟、冬伏,这些季节的景观依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在农田中,农业景观充分表达了这种季节之美,农作物因自身的形态、颜色、属性及生长周期等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异的景色。在不同的季节,展现了不同的时令美。
在始宁墅中,春季有“春藿吐苕以近阳”;夏季有“送夏蚤秀”;秋季有“含蕊藉芳,蓼蕺葼荠”,“迎秋晚成”;冬季有“白薤感时而负霜,寒葱标倩以陵阴”。任何季节,都可以看到农作物展示的不同景观美。“自园之田,自田之湖。泛滥川上,缅邈水区。浚潭涧而窈窕,除菰洲之纡馀。毖温泉於春流,驰寒波而秋徂。” 园林、田野、湖泊的景观相互映衬,相互渗透,使得不同时节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景观,丰富了园林体验(表4)。
季节变化产生了具有生命力的农业景观。从一株普通的农作物,到田埂间,再到水渠间,目之所及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美景让谢灵运发之以声,叙之以文,从而让后人捕捉到季节交替而产生的不同农业美景。
表6 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农业景观
古代中国很早就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儒家 “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的基础上,天地人成为了同一的整体。《荀子·天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是之谓能参。”更能反映“三才”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天、地、人的统一体里,人和自然是相互协调的,而不是相互对抗的。进一步说,天地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谢灵运在对庄园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就充分体现了他对先人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山居赋》中写道:
“山作水役,不以一牧。资待各徒,随节竞逐。”
在始宁墅中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根据山中土地的不同特点,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根据自然资源各自的属性及特点,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利用。这充分体现了谢灵运的庄园经营中,有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然中的一切应该合理的加以利用,充分了解其习性之后,才能获取自然馈赠的果实。下表总结了在不同视角与管理方法下,庄园经济作物所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表5)。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谢灵运在对农作物进行管理时,考虑到了地点、时间、状态、特性等多种因素。不同的物种又一一对应到了不同的因素下,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景观。这种可持续性和谐生态性,孕育在庄园的农业景观中。
“慕椹高林,剥芨岩椒”他了解所需的果实结在何种作物上;“掘蒨阳崖,擿扌鲜 阴标”他了解植物的习性,知道他们生长的地方;“六月采蜜,八月扑栗”他知道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合理的安排农事……他对大自然的获取是建立在十分了解熟悉的基础上的。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谢灵运的回归自然隐居山水,不仅仅是找一个身体和心灵的居所,而是真正的走入自然,了解自然,最终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朝时期,南方新兴的水田农业区域生产工具与技术方法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新发展,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壤耕作技术的提高、各类农作物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方法的丰富与改进,使生产力水平与农作技术均有较大提高。虽无精确统计,但从我国农业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情况应大致相同。南方地区雨量丰沛,气温较高,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于水稻的生长。所以,“东南以水田为业”,“徐、豫(指南徐、南豫)土多稻田”。可知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稻米。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修凿了众多的水利工程,为水稻种植,确保稳产提供了优良的水土条件。随着江南地区人口激增,田地相对较少,湖田的开垦扩大了水田面积,有利于水稻高产,也使江南精耕细作在程度上大大提高。在这种农业发展的背景下,谢灵运在兴修水利建设、觅良田布株的同时,找到既符合水稻建康生长,又能实现农业景观与自然融合的科学方法。在这些科学技术方法的指导下,“枇杷林檎,带谷映渚。”,“众流溉灌以环近,诸堤拥抑以接远。远堤兼陌,近流开湍。”稻田融于山水,山水又滋养着农业景观。 “上田在下湖之水口,名为田口。下湖,在田之下下处,并有名山川。”由湖及田,由田及山水。谢灵运由科学和审美两个方向出发,既收获了产量高的粮食又创造了美景。“比至外溪,封磴十数里,皆飞流迅激,左右岩壁绿竹。闵硎,在石滂之东。溪逶迤下注良田。黄竹与其连,南界莆中也。”水流漫出溪外,阻塞了十多里的道路,沿途流水瀑布波涛汹涌,道路左右两边的悬崖上长满了竹林。闵硎为石滂的东溪,水流迂回婉转的灌溉田地。美丽的农业景观通过科学的方法巧妙的营造出来。在《山居赋》的一些其它描写中,又是通过直接的描述科学开垦、耕种、布株来体现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农业景观(表6)。
谢灵运运用“百果备列,乍近乍远。罗行布株,迎早候晚。”的果树栽植方法,使得杏树成坛,木奈果满园,橘树成林、栗子满圃。运用“候时觇节”的务农方法,使得农作物丰收,稻香芬芳。运用“导渠引流”方法,使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水渠形成网络布局浇灌着田地。疏导水渠的目的是引用流水,如同脉络散布、沟圳并行。这是科学的布株、引流。这种科方法使得农业景观表现出了规律、节奏等形式特征。察看节气,传授着农业园艺,传授着农产品加工技能,整个田园的经营都遵循科学有序的管理。根据不同果树的习性合理的布局、搭配,同时又合理的安排耕作时间。有规律的科学布株,形成了不同时段物种丰富,景色各异的农业景观。
始宁墅是一座大型的山庄园林。[7]它将自然山水、园艺花圃、农业生产等和谐的组织在了一起。从整个始宁墅的山水空间格局到建筑居止的选择就已经表明这里蕴含着高超的园林营造手法。在进行庄园的农业生产时,他将自己的美学见解和创造能力融于其中;将行田这种普通的农业巡视活动,融入了游弋山水等园林活动;将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农业生产,通过对季节、农作物习性、地理环境的深刻了解,以及科学方法与天人和谐发展理念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了富饶多变的庄园农业景观。最终,将人工的农业景观与庄园中的自然山水和谐地融合到了一起。
注释:
①萍:浮萍。②蕰:蕰藻,节中生叶。③菼:初生的荻。④雚:荻,形状像芦苇,茎可编苇席。⑤芹:亦名“水芹”、“水靳”,古名“楚葵”,夏天开白色花,茎叶可以吃。⑥荪:荃,香草。⑦蒹:没长穗的芦苇。⑧菰:茭白。⑨蘩:白蒿。
⑩蕝: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二箭:竹名,大叶苦箭和细叶笄箭。-四苦:竹名。.水石:水竹和石竹。/宅援:竹圩子,围绕住宅四周的障碍物,可加固住宅周围的地基。0楩:亦作楩枏、楩柟,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亦称黄楩木。1檿:檿桑,落叶乔木,内皮可做纸,木材坚韧,可做弓、车辕。2柘:落叶灌木或乔木。3榖:落叶乔木。4楸:高大落叶乔木。5樗:臭椿与柞树。6鹍:鹍鸡,像鹤的一种鸟。7鶂:同“鹢”,水鸟。8鶷:反舌鸟,又名百舌;白头乌。9鸐:山雉,野鸡。:凫:野鸭。;鷮:雉的一种。猨,同猿。=狸:长脊的野兽,狸子,也叫野猫、山猫。犴:野狗,似狐,黑喙。?獌:豺獌,兽名。猰,杂犬。@羱:古书上说的一种大角羊。亦称“北山羊”。A麕:同麇。B麖:马鹿。C秔:一种黏性较小的稻。D箬: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E钥:中国的民族管乐器,“如笛”,“若笛”状的古龠一类乐器。F蘡薁:为葡萄科植物。
[1]吴功正.六朝美学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83.
[2]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60.
[3]金午江,金向银.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119-123.
[4]谢燕颉,谢灵运.山居赋(有序并自注)译注[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d98d30101khw5.html,2014-04-08.
[5](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64.
[6]顾绍伯校注.谢灵运集校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85.
[7]吴功正.六朝园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