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2015-09-27 08:24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协同政府大学生

李 莉

鞍山师范学院 职业发展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研部,辽宁 鞍山 114005

教育论坛

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李 莉

鞍山师范学院 职业发展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研部,辽宁 鞍山 114005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广泛发展的时期,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凸显。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高校的个体行为,必须要靠政府以及社会各级组织的广泛关注以及大力扶植才能得到保障。本文从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视角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

协同创新;创业政策;保障机制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办发[2014]22号《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根据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由此看来国家已经把毕业生的创业工作摆在了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就为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

一、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纵观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来看,政府与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大学本身。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接受创业意识教育,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会创新性开展工作以及团队合作开展项目的能力。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结合科研项目或创新思想还能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收活动。

第二,大学生在校期间乃至毕业后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政府政策的导向、资金的支持、税务的见面、场地的免费提供等等,也包括社会创业文化与环境的打造。政府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主导,大学是教育的主体,将二者协同创新,联动开展工作,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建设出大学生创业的良性机制,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制定了大量的推行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也积极向大学靠拢,向大学创业教育不断伸出援助之手,主动提出协同合作,体现了政府服务职能的深度转型。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以及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创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加大力度构建协同创新所需的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入探索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制机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社会体系,建立责任主体多元化,工作执行联动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总体协同创新教育实践模式,这既是高校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二、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与政府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还是新生事物,还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还处于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因此在创业教育方面高校还是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这一传统思想逐渐被摈弃。许多高校还只是低头工作而忘记了抬头望路,寻求多组织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早已经意识到应该增加渠道转移剩余劳动力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开展面向下岗职工、军队转业、妇女、失业者等等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然而高校与政府目光的互相注视却远远不够,未能很好地形成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公共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和协同平台。

2.金融服务难以落到实处

目前国家各级政府在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方面已经开拓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其中主要包括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也层出不穷,例如小额担保贷款等等。但是,相关的融资政策中对资助对象均要求“毕业生”,而对于大学生的主要的创业教育阶段是在校期间,许多的创业实践也是在校学习期间开始的,在这一教育阶段的学生最需要融资服务,然而目前各级各类政府对在校学生的资助却是空白。在校的学生仅仅能得到数额较少的项目研究的经费资助,许多时候是杯水车薪。许多好的项目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资金问题就消失在了萌芽之中。

3.政府孵化基地资源很难共享到在校大学生

目前各地政府均建设了创业孵化基地,而且相关的服务体系较为健全。虽然大学生也能够共享使用政府的孵化基地,但由于地理交通不方便等困难使这一合作落实很难。由于课程、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最适合的空间选件还是应该在大学的校园内。但是由于各大学的办学水平以及实力参差不齐,有些大学能够在大学校园内提供办公场所,却很难提供相应的配套办公设备以及办公物资等条件。这就使一些有成熟创业项目想法的创业团队难以开展创业活动。

4.政府创业培训指导结合大学生的专业需求的内容较少

目前,各级政府的创业培训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主要都是面向公共服务对象的创业者的需求。比如创业意识教育、GYB、SYB、EYB、IYB系列课程等等。高校的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以及学术水平,但是却往往缺少创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高校特别需要将政府完善的创业培训体系引入到大学的课堂上来,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相结合。

5.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能力锻炼平台

创业活动有很大风险,大学生如何能够降低创业活动的风险的有效方法就是先模拟创业,这就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创业的实践平台,并对大学生提供多维的创业咨询服务。目前国内有一些软件供应商开发出了有一定实践意义的电子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可是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投入不均衡导致了许多学生难以参与模拟训练。一些高校在校内也开展了创业咨询等服务,但由于师资能力限制很难解决学生在真正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政策激励不足导致一些应用型大学教师科研与社会实际应用需求脱节,另外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提高较慢直接导致了校园内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氛围与文化导向,学生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意识也较淡薄,从政府到高校没有建立起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鼓励机制,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

7.创业文化形成较难

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不等同于口号,文化应该是深入人心的价值核心。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毕业应该就业的思想还是较为根深蒂固,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绝大多数不接受创业的选择。在我国的大学中还未能形成“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的文化。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的建立

1.构建多组织联动协同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

在所有的创业者中,大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的帮助来自多方面,因此大学生创业过程将受到多个组织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依赖于某一个单一力量远远不够,要建立以政府为基本支持,高校牵头工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协同的联动政策保障机制(图1)。

图1 多组织联动协同政策保障机制图

在政策保障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并提供各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比如,政府部门与高校和企业联合主办以创业为主题的创业项目洽谈招标会,对于参展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团队可以通过洽谈会找到合作伙伴,同时对于想创业而没有合适项目的大学生也可以在洽谈会上选择到成功企业的招标项目,降低创业项目推介成本。同时,应该明确各联动主体在机制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提供帮扶支持,高校搭建平台组织创业教育以及开展联动运行管理,社会提供创业实践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多方参与,相互配合相互牵动的责任运行体制机制。[1]

2.打造多元化大学生创业资金募集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启动资金的短缺。需要政府与高校协同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大学生创业“起跑线”问题。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由财政拨款为主、地方政府和高校匹配为辅,企业、社会捐资为补充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接收各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对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不断充实,给一些有创业意愿并且创业项目市场评估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

(2)放宽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和条件。对于有创业意愿且创业项目市场评估预期良好自筹资金不足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提供5~10万元不等的担保贷款。也可参考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方式,采取信用贷款对有前景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贷款资金支持。

(3)债券融资。我国地方政府也可效仿英国青年创业计划中的支持方法,采用债券式的启动资金募集方式,即大学生在申请资助时不提供任何的担保和财产抵押,而是政府通过购买创业团队债券的方式,来资助初创团队的发展,债券约定还款期限,到期需要连本带息一次性还清。

(4)推动社会力量帮助创业团队融资。政府和高校联手倡导社会力量帮扶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鼓励成功企业与创业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参股方式资助初创团队。可以帮助联系风险投资基金注入优秀项目,也可以帮助寻找天使投资人寻求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另外“众筹”也是近年来初大学生创企业较好的融资手段之一。

3.政府与高校共建孵化基地

1)增加课堂上信息量的输入。可以根据四、六级考试的需要,在每节课安排5分钟左右与主题相关的英文视频,让学生欣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或短语,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在大学生创业服务理念上,政府可以借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思想,全面推进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

校政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该是未来政府应该主要考虑推进的支持步伐之一。政府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多数在城市的周边或者开发区等距离高校以及市区较远的地方,虽然通过合作可以让大学生共享,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的鼓励与应用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地域上不便利是主要的障碍。因此政府应该投资与高校联合共建校园孵化基地,基地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面向其他的科技创业者和劳动者,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惠民惠生。

4.政府与高校协同开展创业培训

政府与高校的协同培训可以体现在将政府的创业培训资源进高校以及高校管理理论进社会两个方面。目前各级政府均建立了成熟的创业培训体系并且整合了较好的培训资源。高校应与政府合作,将面向社会的创业培训体系引入高校,进入到常规的教学计划中,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可以解决高校创业师资结构化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将政府创业培训体系中较好的社会资源、政策资源、教学内容资源引入到高校。通过创业培训班嵌入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参与到未来社会的创业实践,也将带动和培养一批高校里的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来,更好地开展实现“产学创”一体化发展。

此外,政府可以搭建桥梁为社会上已经成功创业并正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开办企业管理培训班,将高校中具有深厚企业管理学科功底的优秀教师资源整合,开办“社会管理学院”,使企业家们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企业的生存质量及发展空间。

5.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咨询平台

我国政府可以效仿英美的模式成立专门的机构“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主要聘请具有小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创业家担任咨询和帮扶顾问,咨询团队中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个服务社会、服务大学生的“创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创业“种子”,提供“阳光”、“水”和各种“营养”,搭建创业实训、实践虚拟运营平台,降低初创企业的实践成本以及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孵化、成长的扶持。[2]

6.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高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优秀项目进驻到科技园,提供知识产权申请帮助等其他政策支持,积极鼓励科研开发、实用新型设计以及其他管理创新等新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者协助教师共同完成科研开发课题。同时,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学校产业公司或者社会创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指导学生全面体验创业流程以及各个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以及创业计划大赛也是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7.多维度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

创业这一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必须要依靠多维度的文化体系的打造才能够实现。

一是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建立创业的文化与氛围。政府利用各种方式和各种资源,广泛开展创业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各界专家、学者、政策部门等把创业政策、创业知识第一时间传授给大学生,做好政策的解读工作,将各种创业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创业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与文化氛围。另外还要做好典型示范工作,积极鼓励“创业模范”、“创业先锋”、“创业新秀”等到大学校园开展系列讲座,弘扬创业主旋律。[3]

二是在高校中应该使学校的各类课程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各类教学应该尝试让学生通过集体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完成,增强学生的任务导向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高校中的教师应该尝试带领学生创业或者是自己创业,尤其是应该鼓励高校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的应用。高校的创业教育团队教师应该具备创业的相关经历和经验,可以将自己的实际作为案例教学的典范。

8.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教学[2014]15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一条便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并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①教育部发教学[2014]1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4年12月。。这是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又一大新的突破。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迅速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下改革的学分制制度,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增加弹性选课的柔性制度,鼓励学生休学创业,或者建立边创业边自主研修课程的弹性学制,例如免听课或者弹性听课,参加期末考核;或者用期末大作业方式开展素质性考核的改革;又或者利用Moocs以及其他网络课程等教学改革方式为创业的学生提供自主研修公共课程或者专业课程的平台等等。全面为创业的大学生开辟政策上的绿色通道。

斯坦福打造“硅谷”不是神话,“剑桥现象”也不是仅仅是个历史,我们国家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加投入的机制体制还有很多,创业型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等教育以及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创新协同的多组织联动机制扶持大学生创业,可以使各级组织用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最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使大学生成功创业成为可能。

[1] 王明明.大学生创业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26-28.

[2] 商亮.大学生创业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J].创新创业教育,2013,4(6):18.

[3] 郑春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府与学校联动机制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16-18.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supporting mechanism

G640

A

1006-9372(2015)01-0015-05

2015-01-06。

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地方高校多组织联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体制研究。

李 莉,女,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管理的研究工作。

Titl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and Support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Author(s): LI Li

猜你喜欢
协同政府大学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