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贾晓莉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九)柳琴
编/贾晓莉
柳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又名柳叶琴、柳月琴、土琵琶、小琵琶、金刚腿。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是苏北、鲁南一带柳琴戏、安徽泗州戏和陕西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外形与琵琶相似但略小。传统形制为双弦7品,音域一个半八度,右手中指戴一竹筒或牛角筒义甲拨弦。现代的柳琴有3弦、4弦两种,音品增至24个和29个,按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改用拨子弹奏。柳琴早先是流传于皖、苏、鲁一带的民族乐器,它能演奏一些不太复杂的曲调,也经常为一些地方戏曲如泗州戏、柳琴戏等做伴奏乐器。柳琴的发声高亢洪亮,具有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随着不断的突破和改革,它也逐渐成为了独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常担任高音的演奏。柳琴也用于器乐合奏,如常州丝弦。
最初,柳琴的结构特别简单,组成部分仅包括2条丝弦和7个高粱秆做成的品位,音域也特别窄,仅有一个半八度,因为这些原因使其转调也非常不方便。最早的柳琴琴身也很大,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在食指上套1个竹筒,并用拇指捏紧,它的发声是靠手腕的甩动拨弦的原理,在当时它的演奏形式是与众不同的。后来因为竹套材质过脆容易裂损,就用挖空的牛角圆筒将其取代。直到1958年底,三弦柳琴的出现开创了柳琴的新纪元,这是我国第一代新型柳琴。琴弦的数量由原来的2根弦增加到了3根,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为了转调方便,新型柳琴在音域方面也比之前的有所扩大,不仅如此,新型柳琴在音色上也比之前的更加明亮。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第二代新型柳琴诞生,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四弦高音柳琴。这次改革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一次做了增加,而其最大最根本的改变在于材质,高粱秆被竹子取代,丝弦也被钢丝弦取代。以上这些改革从各角度都大幅度提高了柳琴的性能,使其在表现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改革,使得柳琴不再仅仅作为伴奏乐器被人们使用,而且成为了新一种独奏乐器,这一进化过程达200多年。
柳琴现在已经开始以各种角色在音乐表演的各个领域里得到不同的应用。在民族乐队中,柳琴常常凭借其独特的音响效果,演奏高音区最为重要的主旋律。另外,因为它的音色很难被其它乐器所融合或掩盖的特点,它也经常担任需要较高技巧的华彩段落的演奏任务。
柳琴的适应性非常强,与很多乐器都能进行完美的配合,达到令人赏心悦耳的效果。它既适合优美婉转、感情丰富的乐曲,也能演奏节奏轻快、富有弹性且对比强烈的曲调,所以它在乐队中与许多乐器如二胡、琵琵琶等都能默契地配合。在常州丝弦中,主奏乐器为笛子,而柳琴则能非常恰当地起到陪衬、装饰和突出对比的作用。柳琴与西洋乐器曼陀林的演奏效果还非常类似,因此也常与西洋乐队配合,在音色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使人产生与众不同的听觉美感。
现在在弹奏时,演奏者通常端坐,斜抱柳琴,左手按弦,右手拨奏。柳琴的琴拨通常由赛璐珞片或牛角等材料做成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柳琴的拨片与拉弦乐器的琴弓一样重要,它对弹奏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都有很大的影响。右手的执拨方法是将拨片的三分之二夹在食指和拇指第一关节的中中间间,,用用露露出出的的三分之一的部分弹拨琴弦。
柳琴左右手的演奏技法完全不同,右手以挑、双挑、弹、双弹、扫拂和轮奏等演奏技法为主,左手则以打弦、带弦、吟弦以及推拉弦等为主。柳琴的指法符号与琵琶的大致相同。它可以演奏各种度数的和弦和音程。自然泛音灵敏清晰,震音奏法也别具风格,强奏时热烈紧张。
著名的现代柳琴独奏曲有《春到沂河》《陕北随想曲》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责任编辑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