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霞,薛晓,彭果然,陈纯,王磐安,郭鑫,梁凯鹏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衡阳 421001)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于月经期的痉挛性疼痛。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在月经的第1天达高峰,持续2~3 d后才缓解。疼痛一般呈痉挛性,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常伴发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腰部酸软、肛门坠胀等症状[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副反应大。本病中医病机主要体现于“不通则痛”或“不荣而痛”[1]。中医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其中针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2-8],可预防及治疗其发作且不良反应较小,易于被患者接受。笔者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以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与单纯针刺、耳穴贴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本课题90例患者均来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南华大学在校女学生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18~23岁,均未婚,病程1~10年。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查随机数字表,把 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A组)、耳穴贴压组30例(B组)、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组30例(C组)。3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年龄、病程、疼痛程度比较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1]中痛经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痛经诊断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③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④年龄在18~23岁。⑤月经周期基本规律[(28±7)d]。⑥在针灸治疗前 1个月没有进行过其他治疗痛经的疗法,在针刺的前2星期内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止痛药类药物。⑦愿意配合治疗操作、检查及疗效评定者。⑧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经检查,由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继发性痛经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恶性高血压、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艾滋病,以及伴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者。⑤非自愿加入本试验,或中途主动要求退出,或不适应针灸等不能完成本试验内容者。⑥在试验过程中,病情出现加重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⑦患者不能配合或正在参加其他疗法试验者。
①纳入后符合排除标准或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在治疗期间接受了别的治疗,如服用了止痛药影响疗效观察者。③依从性较差,疗程中要求退出者;或合并使用了本方案禁止使用的疗法;或未经同意中途更换治疗方法。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适合继续接受本试验治疗而被中止试验者。
取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关元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针具选择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0 mm×40 mm针灸针。进针深度为0.8~1.5寸,根据穴位不同和患者针感而定。根据具体穴位位置直刺或斜刺,得气后施用平补平泻,中幅度均匀地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 min,留针30 min。针刺介入时机在经前5~7 d,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取单侧耳穴神门、交感、子宫、内分泌、肝、肾等穴位。常规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固定于所选耳穴上,每隔2 h按压1次,每穴每次用力按压10下,每天自行按压3~5次。针刺介入时机在经前5~7 d,每日1次,两耳交替,至月经来潮停止。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取穴、操作及疗程同 A组及B组。
疼痛症状积分,评价标准参照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1]中相关标准。
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相关标准。
痊愈:治疗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针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
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针刺能坚持工作。
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 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针刺能坚持工作。
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时,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4.1 3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疼痛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疼痛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种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均有效。治疗后3组疼痛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不同。A组和C组优于B组(P<0.05),C组优于 A组(P<0.05),提示针刺配合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最有效。详见表2。
3.4.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93.3%,C组总有效率为 100.0%,经等级资料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Z=7.675,P=0.022(P<0.05)。结果表明3组治疗原发性痛经均有效,但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效果最好。详见表3。
表2 3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 (x ±s,分)
表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多在胞宫、冲任,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故以补益气血、调理冲任、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10]。肾气充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肝气条达,则月经顺畅。月经和足三阴经、冲任二脉联系紧密,故治疗痛经应以调节冲任及胞宫、调和气血、理三阴为本[11-14]。针刺穴位能治疗内脏疾病,是通过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即通过经络和相应脏腑器官联系而实现的。关元为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近胞宫,针之可以壮元阳、暖胞宫;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肝、脾、肾三经又与任脉相通于关元,针之可调肝、脾、肾三经而理冲任,调气血,通胞脉。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刺之可补益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针刺疗法不仅调理冲任,行气活血,而且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耳通过经络与人体脏腑、肢节、器官产生联系,根据经络学说,耳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内经》中记载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临床实践中发现,刺激耳穴有发生循经感传的现象,故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临床上通过观察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耳廓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防治疾病。临床上,对特殊的耳穴按压,能提高痛阈值,产生镇痛效果。取耳穴子宫,能够调理冲任气血,活血止痛;神门、交感能镇痛;肝穴能疏肝理气;内分泌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耳穴贴压疗法具有持续的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盆腔局部炎性反应,通过抑制血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总之,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结果的观察与对比,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本病过程中体会到,除治疗外,还应加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护理研究,目前主要趋向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心理、行为延伸[15],中医学从生理、情志等出发,强调整体的调养和调节,在护理上兼顾身心两个方面。中医护理注重生理、情志调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化护理。①健康教育,总专业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计划,指导患者遵医嘱进行针刺和耳穴贴压疗法,与患者共同制定其月经周期表,督促她们主动完成。②病情观察。③饮食干预,经前期及经期勿食辛辣、冰冷之物。④精神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主动参加工娱活动,放松身心,转移其注意力,且鼓励她们多与其他患者交往,讲心得,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7.
[2] 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
[3] 郭孟玮,丁喜艳,任晓暄,等.预先电针三阴交血海合谷对痛经大鼠模型子宫 IP3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048-2051.
[4] 陈兵,涂晓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15-16.
[5] 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8-113.
[6] 吴玉辉,郑常军,王平.针刺血海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401.
[7] 史静.针刺十七椎下治疗痛经 23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2-3.
[8] 龚萍,张明敏,王棋,等.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51-55.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 1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6.
[10] 石学敏.针灸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8.
[11] 薛晓,岳增辉,肖硕实,等.不同疗程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38-739.
[12] 薛晓,岳增辉,肖硕实,等.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75-377.
[13] 薛晓,岳增辉.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7):633-635.
[14] 黄晓桃,张明敏,黄光英.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7):432-433.
[15]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