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轺车,是古代驾驶的轻便车。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多有记载。《墨子》载:“杂守以轺车,轮轱广十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汉书·平帝纪》载:“亲迎立轺并马。”“立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晋书-舆服志》也载:“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日轺车,二马日轺传。汉世贵辎而贱轺车,魏晋重轺车而贱辎。三品将军以上尚书令,轺车黑耳有后户,仆射但有后户无耳,并皂轮。尚书及四品将军,则无后户,漆毂轮。其中书监令如仆射、侍中、黄门、散骑、初拜及谒陵庙,亦得乘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轺车是古代一种交通工具,专供上层贵族、相、侯或者帝王乘坐的一种轻便马车。甘肃武威出土的这件彩绘铜饰木轺车,是1972年磨嘴子48号汉墓的随葬品,它虽作为明器葬入墓中,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汉代木雕作品,也是现存汉代木轺车马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件,为研究汉代的舆服制度和复原汉代的轺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组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由车、马、御奴组成。车通高97厘米,长80厘米,车分舆、轮、辕、马、槽、伞盖等部分,舆为横长方形,内右侧底部有略高起的座垫,施红彩,舆下垫伏兔二只;轮毅为壶形,竹辐16根;辕后端连舆底,前端翘曲如蛇首,中部各嵌一铜环;伞盖柄两截,有铜箍连接,柄端按盖斗,插16根弯曲的竹弓,上绷皂缯成圆形盖顶。车舆的设计真实地再现车构造复杂的形制和精巧的木工技艺。车的整体造型轻便简洁,与马的雄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木雕文物主要有俑、动物及车船模型等立体雕刻和木椁板上的浮雕两类。东汉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仍以突出外轮廓为主,细部多用彩绘表达,因此雕制时用刀简练,块面棱线分明,仅在头部稍作细部刻画,风格拙朴浑厚。马通高89厘米,长78厘米,头、颈、身、腿、尾等均分别雕刻后,粘合组装而成,以红、白、黑三色彩绘,作昂首嘶鸣凝视状,头部饰铜当卢,兽面饰衔镖一副,颈上套轭,扼首足皆铜饰。马的神态被刻画得十分突出,它的造型是按当时“良马式”的标准模式精心制作的。汉武帝时,依大宛马铸“金马”为良马式立于长安。马头部的塑造注重体面的转折,凸凹分明;躯干则以半圆形体块概括,形成方圆相济的形态,体现了刚健与柔美、庄重与流动的完美结合。马头上双耳高竖,目若悬铃,挺胸扬尾,神态被刻画得十分突出,显示出良马的雄健气势。御奴高33.5厘米,跪坐于舆内左侧,作双手持缰状;用白、黑两色勾绘眼、鼻及冠服,神态专注生动。
衣食住行,应该说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无论从军事战争,还是生活交往的需求,代步以行的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由于汽车缩短了时间和空间,使人类进入了现代化文明时代,古代的车马也莫不具有这种功用。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铜饰木轺车,虽是一件明器,但为我们管窥古代乘舆提供了可贵的一斑,也为我们研究汉代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组彩绘铜饰木轺车结构复杂,器型宏大,精美壮观,气度非凡,是汉墓中出土同类器物中既完整而又规模大的一组。轺车在构件和颜色上的不同处理,即车右边为官吏专设的坐垫及彩饰属于主人,而左边无巾蔑、无茵(坐垫)、无蟠的黑色则属于御车奴,表明了汉代宗法制度的森严和不可逾越。因此,这组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的发现,对研究汉代车舆和封建等级制度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轺车是汉代官吏出行标志等级的车舆,根据这辆车的样式,可以判断墓主人是享受六百石至一千石食禄的官吏。这件大型组合木雕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大的木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