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尖
摘 要: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彼此交流沟通,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智共生的活力空间,使每节课都智慧和灵动。
关键词:课堂讨论 重点难点 延伸拓展 易混 思维低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32-01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结出智慧的果实。长此以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生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交流的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空间。在课堂中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让学生开展讨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心捕捉讨论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一、在知识的重点处开展讨论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就是突出重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教师首先复习回顾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接着精心设计了一组习题:求7和8、13和14、6和12、15和5中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片刻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和结果,同时吸取同伴的思考方法。学生经过一番交流学习,从中探索发现了规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后,让学生举一些例子验证猜想,总结规律。如果不开展讨论,让学生独自观察,部分学生也能总结出规律,但是和学生先自我探索,再小组讨论相比,学习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讨论,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在知识的拓展延伸处开展讨论
每节课都有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匆匆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师是合格的,但绝不是优秀的。为了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刻,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知识后,当计算700÷20时,许多学生想到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列竖式计算,按常规教学,这时已经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该向更深处迈进。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我们还能用什么简便方法算出结果?学生片刻沉思,然后交流反馈,得出用商不变的规律还可以这样做(700×5)÷(20×5),就是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5,商不变,这时算式变成了3500÷100,这样的算式学生能一口报出结果,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学生恍然大悟,觉得这种方法太妙了。这样,既克服了思维定势,又拓展了思维。
三、在知识的易混处开展讨论
小学生受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约束,在初次接触新知时,往往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忽略事物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掌控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学到容易混淆的概念处要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如教学《平行和垂直》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一定互相平行。当时全班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又一次给学生再次判断的机会时,虽然仍有学生振振有词,绝不更改,但已有学生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们产生了新的想法。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最终达成共识:因为受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互相平行”知识的干扰,进行了错误的知识迁移。实质上线段有长度,不可以任意延长。因此,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有可能平行,有可能不平行,因为线段不可以延长,所以两条线段就会出现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这种位置关系。
四、在知识的结论处开展讨论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上课情绪饱满,在探索规律、验证规律时可组织讨论,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位教师介绍了常用的“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方法后,一位学生立刻提出“把上面的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更加容易,速度更快。”其实这是教师已经预设好的教学流程,这时教师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意见,随后又出示了几组分数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加明确:在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时,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大小都可以,由于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加简便,比较时要灵活运用。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作为一般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勇气,让教师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智共生的活力空间,使每节课都智慧和灵动。
参考文献:
[1] 赵桂琴.数学课堂讨论的一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1,(10).
[2] 蔡仰权.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J].小学青年教师,2005,(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