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信
压力不只是在教师群体中繁衍生息,任何群体、任何人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压力。笔者认为,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与压力的对峙中,盲目夸大了压力,往往因为分不清“敌我关系”,被压力牵着鼻子走,拽着团团转,最终因为消极面对而偃旗息鼓,在压力面前败下阵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压力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战术上要重视压力,正视压力,主动地走近压力,分析和了解压力。笔者认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孺子不可教”。在这信息技术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物铺天盖地、接踵而来,使不谙世事、是非观念淡薄、判断能力较弱的学生深受其害。他们的思想“复杂”了,行为“怪异”了,个性“鲜明”了,不像过去的学生那么单纯,容易调教。“尊师爱校”早已被一些学生丢到“爪哇国”去了,他们不屑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对教师有恃无恐,甚至还对教师无端挑衅,给教师制造麻烦。许多教师“恨铁不成钢”,痛感“朽木不可雕”,天天要绞尽脑汁与学生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倍感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其次,“我的野蛮婆婆”。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因此,许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格外挑剔。学生的成绩掉了,指责教师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学生之间吵架了,数落教师管理不善,不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了,怀疑教师有失公心,是在故意刁难学生;教师批评学生,有些家长则状告教师“体罚”学生。面对如此家长,教师像个“小媳妇”,学生家长却如“我的野蛮婆婆”。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时,不得不步步谨慎、小心翼翼,唯恐家长无理取闹,动不动“大闹学校”。
再次,“苛政猛于虎”。虽然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绵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学校“涛声依旧”,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唯“分数才是硬道理”。于是,许多学校不问教师疾苦,不顾教师身心健康,硬是把教师当成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机器”,让教师日夜“加工”,渴望着他们为学校创造奇迹。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有的学校甚至使出“杀手锏”,采取“末位淘汰制”,让教师没有退路,整日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能“奋不顾身”“不择手段”。
最后,“我要飞得更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已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教师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四处寻找机会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否则,“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思进取,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淘汰。而且,作为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被职称评聘问题困扰。“想说职称爱你不容易”,由于“僧多粥少”,评审条件缺一不可,聘用条件高不可攀。于是,同事之间“你争我抢”,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你死我活”的残酷争夺战。为了让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教师深切感受到身心疲惫,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
教师的压力“如影随形”,如果不能有效驱除,将使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一块巨石压在教师的心头上,让教师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且不说会影响工作,误人子弟,也必将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呢?下面,笔者略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无论是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还是来自学校的压力,我们都要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战略上要藐视压力,努力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压力面前,要比他人表现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如果教师只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妄自菲薄,消极应对压力,那么,必然导致“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局面,使教师在压力面前轰然倒下,败下阵来。
其次,“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周围一切,荣誉也好,权势也罢,都应尽量做到与世无争。教师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权势与利益,与同事和睦相处。切莫为了个人名利与同事钩心斗角,轻易卷入人际关系的是是非非漩涡之中。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是说,身为教师,凡事都要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而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师晋升要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去争取,绝对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样一来,教师来自这方面的压力便荡然无存,“不攻自破”。
再次,“移情别恋,另寻新欢”。在学校,教师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为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但教师要学会“以校门为界”,不把工作上的压力或者是工作上不愉快的事情带回家。倘若教师只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是自讨苦吃,让自己整日郁郁寡欢。因此,教师走出校门后,何不“移情别恋,另寻新欢”,或读书,或书法,或下棋,或垂钓,回归自然,尽情体验下班后完全的、纯粹的安宁。教师要让自己过得怡然自得,轻松愉快,潇洒自如,充实自在,从而与“压力”两字绝缘。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并永远不动摇。“酒香不怕巷子深”,倘若教师“一身本事”,是金子都会发光,又何须患得患失,担心领导问责,害怕“末位淘汰制”降临自己身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教师务必“两耳不闻窗外事”,暂且把“下岗”“转岗”等字眼置之脑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全身心投入个人的业务学习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化水平和素养。如果教师目标明确,对个人的学习充电持之以恒,随着时间推移,必定逐渐“羽翼丰满”“大功告成”,使自己在教师中“鹤立鸡群”,成为同行当中的佼佼者。如此一来,教师定将与“淘汰”无缘,又有何压力可言呢?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南少林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