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思考

2015-09-23 16:45祝瑞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专业技能高职教育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对缺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人文素养,在跟踪调研了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路径。要通过系统规划,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融合,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 专业技能 融合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86-0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要适应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作为指挥棒,使得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即专业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也占用了绝大部分教学时间,导致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薄弱。高职教育与短期培训的主要区别就是,高职教育是完整的学校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同等重要,尤其是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相关的职业人文素质培养,也更能够使他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通过对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跟踪调研,发现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后劲不足,限制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1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中的现状

1.1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使高职教育更侧重专业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本位”,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系统集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的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采集与制作、播出、传输与接收等技术,胜任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网络工程师、视频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具备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摄像机等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使用、销售与维护;中小局域网架构等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

1.2用人单位的选拔机制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缺乏系统规划

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注重专业技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没有有效的途径衡量,这就使得在实施人才培养时,思想上对二者的融合不够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缺乏系统规划,导致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不完善。

1.3人文素质教育很难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是在课程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团结、敬业、安全意识等素养,但是每位老师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素质目标的培养很难考核,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而且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许多专业教师认识不足,也就更难以实施。

2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路径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区、教学过程的组织、实践活动的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落实、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融合教育的整体。

2.1教育理念要体现两者的融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要融合。因此,首先高职院校要树立融合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懂技术有专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既要具备“做事”的能力,更要具备“做人”的素养。高职院要改变只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专业为中心”的观念,要树立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文化素养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自上问下,都要自觉贯彻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理念。

2.2课程体系要体现两者的融合

(1)通过培养目标的融合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院校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现融合教育的理念,明确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同时,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培养规格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具备诚信、责任、团结合、敬业等素养,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传媒行业人文素质要求: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传媒行业的纪律,特别是安全播出意识。(2)通过教学过程的融合实践两者的融合。教学过程是融合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例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传媒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关注新闻,浏览行业动态。安排一线参观学习,了解一线的工作人员日常的行为规范,校内实习基地实习时,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考核:整理、清洁、安全、规范等。融合实践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师生共同努力实践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3)通过教育内容的融合达到两者的融合。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课程是教育活动的载体,教育内容的融合主要体现为课程的融合。首先,建立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以专业学习领域为核心,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专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了“工学一体、能力四阶段、素养贯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一个初学者按阶段培养成符合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还要通过评价标准的融合保障两者的融合。

3 结语

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仅具备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素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旭娟,罗繁荣.关于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湖南社会科学,2011.

[2]林光彬.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3]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2.

作者简介:祝瑞玲(1968年-),女,山东济南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博士,教授。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专业技能高职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