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辉
(福建化工学校,福建 厦门361022)
“混合式教学模式”,即 “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将传统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优势互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学校已经开展此项教学改革并进行研究、总结。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校”,也在进行相应的探索和改革,笔者也参与其中,结合《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进行实践,旨在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
2013年暑期,笔者阅读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当教育基于互联网之后——学习方式的“数字海啸”正在到来》,一场有关“教育模式”的“大变革”似乎正悄悄地在全球蔓延开来。因此,对教师而言,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今的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慕课”时代,“翻转课堂”将取代现有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等多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被广泛的使用,在此环境下,迫使教师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
我校于2012年11月25日被教育部列为 “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我校提出的《信息技术支撑“2+1+N”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专家一致认可。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学校把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高度,目前正围绕教育部对信息化试点校的要求,稳妥科学的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及“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善,完全可以服务教学。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在教室接受书本知识,他们很快将走上工作岗位,进而去适应社会。因此课堂的功能将发生改变,从“教授知识”转变为 “交流与评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多元的,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析、学会探究等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自我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社会发展、学校建设、学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教师本人势必主动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不是停留在原地,一成不变的延续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名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对教师本人而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12年下半年,学校开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并于12月开展“网络教学平台培训”,引起了笔者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兴趣和思考。
2013年4月,参加清华大学举行的“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聆听了韩锡斌教授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演讲,对笔者的触动很大:将来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目前简单的“face to face”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应该是多元的教与学活动。
2013年8月,参加清华大学“混合学习模式培训与研讨”,本次培训,不仅学习了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而且学习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教学实施方案,为笔者后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保障。
通过以上几项活动,让笔者深深的体会到,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方式。因此笔者决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尝试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试验。
任何实践都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因此笔者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查找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根据清华大学提供的信息,学习了清华大学专门为中职学校开发设计的《混合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手册》,使自己对混合学习模式的定义、现状、实施原则、方法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根据混合学习模式的要求,其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对原有的教案(教学设计)进行改造,甚至颠覆传统教案,本人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函电》作为下阶段实施混合式教学尝试的课程,同时选择第一章的教学内容作为试验章节,因此笔者在2013年下半年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新规划和编写。
根据该课程教学需要,笔者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申请开课,并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不仅包含课程的一些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服务混合教学模式所需要的相关素材,以及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答疑的后台信息,在线测试、作业提交汇总等。(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经过2013年下半年的准备,2014年2月开始的新学期,笔者在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班级(仅一个班)进行了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活动。
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阶段化的自我导向学习模型中处于第一阶段,即“依赖型学习者”,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与活动时,必须对课堂进行及时干预和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包含:课前预习、课上活动、课后交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包含若干个模块;教师用了2周时间开展第一章教学内容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在网络进行的视频学习、测试、交流与答疑,以及课堂上的交流、提问等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的活动。
课程的《第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进行了在线测试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含多个满意度调查的问题,目的在于收集学生的数据和反馈意见。当然,为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客观的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对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在平时成绩中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分。
(1)测试结果数据对比
《第一章》内容学习结束后,2012年和2013年进行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注:2012年为34名学生、2013年为31名学生):
表1 测试结果比较
(2)结果分析
从以上2个学期对比情况分析,能明显得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肯定的和有效的,而且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属于正态的曲线分布。
(1)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情况(注:11商英班级共31名学生)
表2 学生问卷反馈情况
(2)结果分析
从以上学生问卷所反馈的情况分析,能明显得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也很认可教师的工作,同时对开展网络上的交流、讨论的活动形式非常容易接受并积极参与。
(3)其它记录材料所反映的情况
笔者结合近年来学生提交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数量、准时提交作业等)、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出勤等)的记录,进行分析,也能明显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有很大的提高,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改革试验,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信息,同时很容易地被记录下来,“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均可以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网络教学平台得以实现。但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关键在于 “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这是“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
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型教师转变为导演型教师”对颠覆课堂、实施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是决定性的,笔者将深入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合在中职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方法,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其次,为更好地采集第一手数据并总结经验,笔者计划在下阶段开展“单班实验研究”,采用“前测、后测对比,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总结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学习带来的真正影响,以及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美好期待。
[1]混合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手册[Z].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13.6.
[2]林列.教育信息化从“做起来”到“用起来”[DB/OL].2013.4.
[3]赖蓉莎.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韩锡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
[5]袁振国.教育方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