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福建化工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面授教学和基于计算机的教学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
从学习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便自己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便达到教学目标。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技术、媒体和教材,以便达到教学目标。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了书籍、数字化学习资料、教室、非传统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虚拟教室等。
本文中研究的混合学习模式,即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有机整合,力求降低教育成本,同时又提高学习效果和绩效的方式。
2012年,一种新的模式——慕课(MOOCs)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TIME杂志把2012年称为 “慕课元年”。慕课(MOOCs)指的是大规模开放性网络课程,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3年,慕课开始在中国教育界风靡起来,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edX,后是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与Coursera签约,加上政府的推进和媒体的炒作,慕课热潮涌动且渐成澎湃之势。
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提出:“高校可以借助MOOCs真正推进混合教学改革”。在MOOCs风靡教育界的背景下,如何借鉴高校运用MOOCs推进混合教学改革,要先找到适合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慕课 “元素”,让慕课有效“落地”校园。
(1)“知识片+微视频+在线测试”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将一个个大知识点分割成若干个小知识片,每个知识片拍摄成6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学习视频的同时要求完成一定的在线测试。知识片的划分要求教师一改原来的“教案”为“学案”,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知识片。微视频则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例如动画、视频和仿真等。而在线测试一般为客观题,题目设置必须有效针对某一知识片所拍摄的微视频,并由系统自动统计和分析成绩。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慕课平台依托云计算平台,进行有效的在线实时互动交流。突破传统课堂束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地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或论坛进行互动。可以是针对某个知识片或微视频的思考讨论,也可以是对整个课程的探讨学习。
(3)学习“大数据”概念,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平台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使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反馈指导,能够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藉以实现“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这一代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巨大冲击,他们有着优于以往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容易接受在线学习。而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绝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够理想,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国外的“翻转课堂”,硬将自学过程放在课外,放在教师可控的范围外,难以达到混合学习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提出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中职学校学生学情的,即把主要的学习过程放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在课堂上先开展在线活动,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而后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知识片”的“微视频”,并完成“在线测试”。接着是混合活动,师生一起开展学习活动(如讨论分析、案例练习等),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反馈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指导,促使学生的知识内化。然后是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此时的知识学习已不需要教师逐一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师生共同梳理和完善学习。最后又回到在线活动,学生通过平台在线测试巩固所学,并通过讨论区进行学习反思。而整个学习过程不会因为课堂的结束而终止,学生可以继续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知识巩固和在线交流。
本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混合教学研究实验课的实施是建立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程建钢、韩锡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在充分了解实验方案后,应用双方多次讨论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可行的网络课程,在完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自行实施,整个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对实验班级和学生进行干扰。如图1所示,浅灰色部分代表在线活动,即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黑色部分代表面对面活动,即师生在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深灰色部分代表混合活动,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对面教学相结合。整个学习过程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图1 混合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此次研究假设《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单项技能训练混合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其中学习满意度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内容涉及学生对于教学方式各个环节及整体教学设计的反馈,共12个问题,学生得分介于0-60之间,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而“学习风格测试”则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中一个维度(沉思型/活跃型),用于检验是否学生的学习风格影响学习满意度。课程实施后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平台相关模块获取测试和作品成绩,并搜集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做后续的数据分析。
为保证本次实验的进行,首先对三个班级两门先修课(Photoshop平面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学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虽然三个班级两门课的平均分数无显著性差异,但计用2班和动漫班计算机基础成绩平均分和方差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我们选择计用1班和动漫班作为实验组,而计用2班作为对照组。
这是《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第七章《制作基本动画》的第一次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案例“晴天漫步”,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并理解动画与帧的基本概念,以及帧的显示形式和时间轴的使用。
本堂实验课具体过程为2个学时,教学环节包括案例呈现、视频自学、案例再造、知识讲解、随堂小测、心得体会等六个环节,用时共90分钟。
(1)案例呈现环节主要是展示图文并茂的案例效果和介绍课程实施步骤,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2)视频自学是此次实验最重要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视频讲解”栏目中的两段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可在视频下方的讨论区中实现师生互动。微视频包含了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和技能讲解透彻,且形式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自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客观测试题。测试题的内容必须是微视频对应知识片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通过测试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掌握。教师可根据平台统计的测试情况,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片掌握情况,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
(3)案例再造是混合学习活动环节。教师先对案例进行简单分析,此时学生已自学过视频,所以这里的面对面教学,采用引导性的提问,尝试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在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既可以观看“视频讲解”栏目下的操作视频,也可以参考“文字讲稿”栏目中的操作步骤,自行完成上机练习,并将作业上传到“作品提交”栏目中。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答疑。练习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点评。而提交的作业,由教师在课后及时地进行在线批改,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教师评语和评分,而学生也可以在课外针对错误进行修改,再次提交给教师批改。
(4)知识讲解环节即为传统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教师在案例学习后,从实践中引出理论基础知识,并进行详细讲解。此次实验课中“帧的显示形式和时间轴的使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梳理和完善。
(5)随堂小测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五道课后测试题,再次检查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测试和作品评分按3∶7的比例作为本堂课的最终成绩记录到课程平时成绩中。
(6)心得体会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学习后思考学习心得体会,并使用“学习反思”栏目中的讨论区与大家分享感受。
实验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班。满意度主要是表征针对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在学习帮助、学习支持、学习能力提升等的总体感觉。实验中体现出学生积极的方面为学生学习反馈显示学生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有部分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有相应的测试成绩,在讨论区有学习相关的发言;而且,课后对6位学生的访谈显示,5位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法使得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习中不是一味地听教师统一的讲授和演示,而是跟随自己的进度学习,并通过视频相应的测试对学习的知识点有所加深。而从讨论区发帖的内容来看,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我们对高分组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想学的学生来讲,混合方案的优势更加明显。综合以上分析,此方案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此外,就此次实验课的实施而言,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以下两点: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次实验课使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升了面对面教学的效率。微视频自学后的案例分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使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归纳出原本在传统课堂中必须由教师讲授的内容。上机练习中,学生的疑问变少了,不像传统课堂中教师再三强调的问题学生还一直问,说明学生认真看了视频,而且看懂了视频。而此次实验课的一个特点即把知识讲解放到案例学习后,理论学习是学生最不愿意听的,通过案例学习,再来引导学生梳理和完善知识,效果颇佳,特别是第二个班级,教师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内容。
(2)跨时空、无拘束的沟通交流
微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实时的在讨论区中针对微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探讨,不仅有师生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许多学生更愿意在讨论区中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想法,而这种讨论也不会因为课堂的下课而结束,不受时空限制。最后一个心得体会环节,要先让学生愿意说,愿意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地引导他们去做更深层次的学习反思。很多学生写的不多,但即便只是一句话,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学习喜悦和认真态度,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1)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制作混合学习模式下各个课程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有助于理清思路,更好地准备后续的微视频拍摄和平台课程建设等工作。
(2)讲解文稿仔细斟酌
拍摄微视频前,必须准备好讲解稿,不能像平时课堂上那样侃侃而谈,一定要确保内容的科学严谨。要仔细斟酌每个句子,怎么讲更合理更科学。同时,讲解稿也为微视频的后期制作提供必备的字幕素材,事半功倍。
(3)后期制作增添色彩
微视频的拍摄固然重要,但后期制作也必不可少。优秀的后期制作,可以丰富视频内容。教师不只是简单的面对镜头配以枯燥的言语和毫无色彩的背景板,而是通过后期制作,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丰富微视频内容,使其吸引学生眼球,引起无穷的学习兴趣。
(4)测试问题事先准备
测试环节是我们混合学习模式的一个大亮点,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有助于视频中重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样才能确保测试问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该实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实施方向,但混合教学的效果仍然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完整课程的实施进行效果验证。因为该混合教学方案不仅对教师通过在线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和进行相应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学校软硬件条件的提升来对混合教学达到顺畅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该方案和学生之前的学习方法不一致,如果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使高分学生学习效果更好,而是对于所有学生都有提升。而方案中对于在线讨论和反思等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好的延伸至课堂外,充分发挥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的交互和学习互助的功能,构建互信、包容的学习氛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生态,由“课堂”变“学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过程转变为“重知识内化,重吸收效果”。混合学习模式使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教师少讲就是多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学生多学,就是不但主动思考、亲手搭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
很幸运的,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在高校的引领下进行前沿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摸索中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努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我们的课程建设,实现有效的混合学习改革。
[1]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187188.htm.
[2]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05.23(3).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N].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4]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5]夏生.MOOC: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J].人物.2013(5).
[6]韩锡斌,刘英群,周潜著.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