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2015-09-18 09:28赵素恒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

赵素恒

摘要:我们对“主体参与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探索与尝试,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适应高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理课堂;主体参与型;探索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33-001一、问题的提出

“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当前物理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二、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1.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用一半的课堂时间把要点讲出来,然后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研究,学生会积极的进行思维,争先发言,创造一种和谐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要好得多。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老师讲授之后,学生能够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又听、又看到实物与实物现象,自己又描述,便能记住70%,这说明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从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借助于实验而得到的。因此,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的知识,教学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较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学习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1.引入课题突出“奇”,课题引入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题设计得比较“新奇”,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实验引入,如在讲“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内容时,教材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的实验,而把实验改成用毛皮毛擦过的橡胶棒吸引一小撮棉花后,用力再将棉花甩出,就可以用橡胶棒控制棉花在空气中运动的方向,即“棉花飞舞”。学生看到了感到非常“奇妙”和疑惑不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在猜想棉花飞舞的原因,有的急切等待老师揭秘,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3.用生动的小故事引入。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时,在引入课题时讲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到惊奇,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4.授课进程突出“思”。如讲“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内容时,在做完斜面小车的演示实验后,可围绕实验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运动的小车为什么会停?小车运动的距离为什么有近、有远?小车为什么从同一高度滑下?假如在特别光滑的平面,没有阻力,小车将怎样运动呢?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由一个问题的解决,迅速过渡到另一个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巩固练习突出“活”。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环节,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紧密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物理概念去解释。既巩固了所学的物理概念,又把知识学“活”。

(二)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新奇美妙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1.让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效果更佳。在讲“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其中三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演示,老师在一旁指导。如“压缩空气引火”和“摩擦簿壁金属管,使管内乙醚内能增加,把塞子冲开”以及“对试管中水加热,水蒸气推开塞子,使水蒸气内能减少”的实验。在讲大气压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确实存在,而且很大,可让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利用投影仪,手影马、狗、鸭、兔等动物现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来做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2.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类似惯性实验、覆杯托水实验等,实验的成功促使学生们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的实验效果很好。

3.引导学生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增加物理小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测力计、放大镜、小天平、杠杆等教具,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演示,学生在制作教具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提高了他们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有法,但无定法”。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信息的机会,增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1.讨论型的复习课

学生对传统的复习方法兴趣不浓,感到乏味。若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型的习题课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典型习题分析、讲解,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选择一些突出基础知识、解题方法灵活的典型题目,在课堂上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分析,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3.探讨型的常识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些常识性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大纲所要求的必学内容,但不作为考试要求,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或作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看。常识性的知识不应被忽视,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教材中常识性的知识,采用学生自由探讨的形式。如课前设置讨论题目,小组、集体准备后推荐代表发言,小组其他同学补充,组与组之间相互质疑。老师的作用体现在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鼓励他们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教学中,在讨论结束时,老师应作出指导性的总结和评价。

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授课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主动去获取知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课堂思维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