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雪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这块阵块。应该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实施语文新课改,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现代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注重;观念;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12-001
造就一代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改观,增强改革意识,加大课改实践力度,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转化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立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首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需要有一定的魅力和胆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识动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当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而被动的陷入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境地。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千万不能放弃“首席”的权利和责任,还要注意在学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作用。其次,创设开放性课堂环境。“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的生成。”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开放性课堂学习环境,关注在生长、成长的每一个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要忘记提醒学生“你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不要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更不要强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或教师答案去说去做。还要注意将个体学习推向群体学习。课堂上要多安排学生学习交流,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采用分组讨论,全班集体交流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边的对话和交流。学生从学习的伙伴、教师及课文文本等对话中,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在对话中学生也会有新发现。多为学生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潜意识的开发。
二、创设“问题”环境,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从“发现”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的价值。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外国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实施创新教育,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愿望都能实现,有着十重要的意义。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在儿童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这种创新愿望, 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同伴、对老师的提问,才能点燃他们探究创新的火花。
三、鼓励大胆质疑,促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创新是学生进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潜伏着创新的可能,而教师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手段。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质疑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树立探究、创新的信心,要让学生明白,创造并不神秘,更不是极少数人的天赋,每个正常人都具备这种品质,只不过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多少而已。教师要利用教材,课堂上善于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种子。其次,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生的眼晴,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亲身实践,真正做到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学习探索解决疑难;组织问题小组,归纳提升问题,师生互动解决;还可以采取自由组合,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坐位,找班上任何一个同学作为自己合作的伙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来解决,并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学生提问的准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是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参与探究。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实践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赋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权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实践中体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会把语文实践看成是自己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周泽林主笔.《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报告集, 2014.02
[2] 王贺伟主笔.《新课程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