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探究

2015-09-18 01:3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财务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刘 丹

2014年起,包括高校在内的全部行政事业单位要执行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范》),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以适当的成本实行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先进行科学的风险因素分析。通过科学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因素,使学校及时识别经济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控制对策,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

一、高校财务风险现状

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办学自主权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释放,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在筹资形式多元化的今天,高校自筹经费占整体办学资金的比重逐步加大,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的有效补充,相应地,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任何组织只要有经济活动就有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当然高校也不例外。

(一)相关决策者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国家及地方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的无偿性使高校缺乏成本、绩效意识,对经费使用开源和节流缺少关注,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壮大,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形式多样化且金额较大,提高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而相关决策者和关键岗位人员风险意识和内控知识储备没有提高,对经济活动风险认识不足,会强化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高校制约和监督权力、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对其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部分处于凭经验管理的松散、无序状态。有些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标准缺失、弱化、模糊和缺乏体系化;有些高校各部门职责权限和办事流程不明确、不规范;有些高校“三重一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论证与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有些高校在业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有些高校内部监管不力,没有针对风险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缺乏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

(三)风险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 首先,预算控制约束力不足,预算控制存在编制前调研不充分,编制中不完善不公开,编制后执行不严肃,缺少反馈激励式控制等问题。其次,信息技术控制落后,缺少实用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和常态化,从而未能实现将高级管理者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应对重要的或突发性事项的高效率例外管理。最后,信息公开控制流于形式,财务信息存在时间上披露滞后、范围上披露局限、内容上披露不充分、没有形成常态化等问题。

二、高校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单位管理风险因素 高校单位层面是财务业务层面的环境基础,从内部控制角度涉及到单位领导素质和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决策议事机制、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具体风险点可从单位管理风险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管理风险因素分析表

(二)筹资风险因素 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杂费、企业投入等,当这些来源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时,尤其是基建项目较多的时期,就要通过贷款解决资金问题。高校筹资活动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高校的筹资风险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高校收入情况。高校只有形成广泛的生源、足额的学费收入、优良的办学质量以及良好的就业率等办学良性循环,才能保障收入的及时足额状态。二是高校信用及国家宏观调控情况。“高等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高等学校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高校的资金支出是一种无法通过自我资金循环和周转补偿的消耗性支出”。高校银行贷款用途多数是新建或扩建楼房设施以及项目实训条件的投入,所以,这类支出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增长,具有流动性差和难以变现的特点。如果高校信用等级降低或者国家紧缩银根,银行势必减小贷款规模或者停止贷款,由此筹资风险立刻突显,在建项目因资金链条断裂而搁置,成了烂尾工程;以前年度的贷款还本付息将成为沉重的资金负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贷款风险是高校筹资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主要有贷款规模风险、利率风险、信用等级风险、偿债能力风险。具体风险点可见筹资风险因素分析表(如表2所示)。

表2 筹资风险因素分析表

(三)投资风险因素 高校投资活动与企业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对外投资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报批,所以本文只涉及高校内部投资。主要投资有以下三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投资;二是后勤经营性资产的投资;三是部分学校在校办产业方面的投资。在这三类投资中,第一类不能给高校带来利润,第二类后勤经营性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收益,第三类基本都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状况。高校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现余流量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具体风险点可见投资风险因素分析表(如表3所示)。

表3 投资风险因素分析表

(四)业务风险因素 高校经济活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和合同控制。预算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的核心业务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业务都要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日常运行。预算业务包括编制、审核、批复、下达、执行、决算与考评等阶段。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运用,收支业务控制主要是要保证收支业务本身的合法合规和及时缴库、及时入账。高校采购是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危领域,健全采购业务控制会增强内部控制的制衡性,抑制不法行为的发生,降低财务风险。高校的资产是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运行的保障,将其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作为风险分析的重点。合同管理对于高校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目标非常重要,将保证单位日常业务的政策开展,避免相关法律风险,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具体风险点可见业务风险因素分析表(如表4所示)。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体制机制层面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高校需明晰产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由财经管理委员会(或者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计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等机构议事,由工会和教代会等民主管理机构监督的工作机制,各机构之间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制约。通过建立和强化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责任制,使各层级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承担起财务安全和风险控制的责任,以实现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管理制度层面上,增强制度执行力 增强制度执行力需要良好的内控环境,那么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有效实施风险控制的基础,它涵盖了合理的组织架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的工作职责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集中采购管理等制度,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银行贷款管理制度中要规定举债适度、专款专用、大额贷款备案的原则,通过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来形成有效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需将高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体系中,严格把关预算支出,严肃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刚性,加强预算考核评价等。集中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内部的延伸,是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的有机结合,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采购效率,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管理与控制,硬化预算约束,”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支出效益。随着内审职能由监督扩展为保证和咨询,高校应建立以综合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增值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运营状况、实现组织目标。

表4 业务风险因素分析表

(三)管理人员层面上,提升财务管理职业化水平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强调从校长到财经管理委员会,从财务处到二级财务管理部门的各层级财务管理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职业素质。只有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学校政策,统观全局运筹资金,加强沟通协调,方能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强化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专业性问题由专业人才来负责的管理理念。

(四)具体控制层面上,丰富风险防范手段 优化贷款资金结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高校基建、教学、科研、师资等各项事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要与未来偿还能力相匹配。适度确定贷款额度,灵活运用可行性较高的组合融资方案,如银行融资产品,项目融资,信托计划,公众和机构投资等,以达到合理调度资金、均衡债务,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拓宽筹资渠道,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深挖现有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与各级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科研课题和专项经费;通过创新收费管理办法,降低学生欠费率,增加资金流动性。发挥校友优势,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使社会捐赠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加强校企合作,承担企业的课题,出让专利和技术,极可能成为经费收入的亮点,实现双赢。

(五)信息化层面上,建立三大管理系统 高校在使用财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固化到信息系统,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系统。一是研发预算执行管理系统。按照“内勤人员网上申请、财务网上审核报销、单位领导网上审批监督”的内控要求,建立预算执行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经费“三超”和开支不够透明现象,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研发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按照“分工管理、分段控制”的内控要求,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现出纳制单、会计复核、资金批准分离,大额资金支付、大额现金提取实时预警,大项经费支出有效跟踪的目标,提高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执行力,提高了授权审批的控制力。三是研究财务可视系统。按照“可视、可查、可控”的内控要求,建立财务可视系统,实现对本级、下属单位库存现金、账务处理、财务资料档案等经济活动管理的“零距离”监督。通过三个系统的研发使用,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得到最大限度执行,实现“人控”向“机控”的转变,从而实现例外管理。

综上所述,高校要不断更新采集风险点相关信息,识别和分析风险,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调整应对策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1]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第6期。

[2]芦延华:《浅议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

[3]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4]马德敏:《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4+”优化提升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公司业务与财务沟通协调提升财务价值的体会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