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起始部位三维重建成像的解剖学研究

2015-09-15 14:35倪伟王强戴晓光丁匀浚毓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解剖学三维重建起源

倪伟 王强 戴晓光 丁匀浚毓

解剖与研究

子宫动脉起始部位三维重建成像的解剖学研究

倪伟 王强 戴晓光 丁匀浚毓

目的 研究三维重建子宫动脉的起源、走行、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一医院的54例女性患者,重建其椎动脉的三维图像,描记其子宫动脉的起源、走行、变异情况等解剖特征。结果 子宫动脉起源的四种分型中,以Ⅰ型及Ⅱ型最为常见。子宫动脉的管径约为3 mm。结论 Ⅰ型、Ⅱ型子宫动脉起源最为常见,但在妇科介入治疗中仍应注意特殊起源的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三维重建;解剖学

子宫动脉走行在阔韧带内,是营养子宫的主要血管,无论是在外科手术还是在介入治疗中,该动脉的起源及走行情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影像学资料的三维重建技术也日趋成熟,重建数据量更大,测量值与真实值更趋近,重建图像的作用已日渐被临床医生所认可[3-5],而目前关于子宫动脉的三维重建解剖学研究还较少见于文献报道[6]。因此,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54例成年女性的CT数据进行了动脉重建,对子宫动脉的起源、走行、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及妇科介入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12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一医院患者所做的腹部CTA扫描图像。选取标准:①成年女性;②排除腹部存在大血管病变患者,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③排除存在严重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恶性肿瘤等。最终入选共计54例,平均年龄51岁。

1.2 方法

1.2.1 数据采集 采用头先进仰卧位,右肘正中静脉团注显影剂,使用DiscoveryTM 64排宝石CT机,进行全腹部扫描。

1.2.2 数据处理 将所有影像学数据导出,通过Materialise公司的mimics 15.0软件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自带软件进行数据测量。观察双侧子宫动脉的起源变异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测量数据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入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动脉的起源 子宫动脉大多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但具体情况较为复杂多样,缺乏统一的命名及分类标准,各种分类方式差别较大,缺乏可比性[7,8],其中以2003年Gomez-Jorge[9]的分类标准最为便捷、易懂。本研究依此分型对子宫动脉起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Ⅰ型:子宫动脉是臀下动脉的第1个分支;Ⅱ型:子宫动脉是臀下动脉的第2个或第3个分支;Ⅲ型:子宫动脉、臀下动脉和臀上动脉以三叉的形式从髂内动脉同时发出;Ⅳ型:子宫动脉是髂内动脉的第1个分支(在臀下动脉和臀上动脉之前发出)或无法分型。见表1、图1。

表1 子宫动脉的起源(例)

2.2 子宫动脉的外径 自子宫动脉发出后1 cm位置测量子宫动脉的外径,结果见表2。研究结果显示,左侧与右侧子宫动脉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而起源不同的子宫动脉间也未见统计学差异。

表 2 子宫动脉的外径(±s,mm)

表 2 子宫动脉的外径(±s,mm)

位置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左侧 2.84±0.54 2.91±0.46 3.01±0.51 2.91±0.62右侧 2.90±0.49 2.86±0.64 3.14±0.68 2.98±0.46

3 讨论

3.1子宫动脉起源对妇科手术的指导意义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治疗也向着微创、精准的方向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微创妇科的新术式,如“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及“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等[10,11]。显然,进行这些手术的关键步骤都在于正确地认识子宫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等情况,而在掌握该动脉的详细解剖基础上再对子宫动脉进行正确的处理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而在开发新的妇科相关新术式的道路上,熟练地掌握该区域的动脉解剖结构永远是前行道路上的第一步[12],在动脉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而探索出新的手术方式才是一条可以行得通的道路。明确子宫动脉起源的各种可能情况有助于医生对子宫动脉的走形方式进行全面的认识,更全面的解剖知识才能保证更好的子宫动脉保护[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动脉的起源大多为Ⅰ型及Ⅱ型。在手术中,寻找到子宫动脉后,若需继续向上游离,则应在游离的过程中注意其汇入动脉而避免损伤,在结扎时应充分暴露子宫动脉,在结扎或夹闭子宫动脉特别是高位夹闭子宫动脉时,切忌盲目钳夹,以免损伤到臀下动脉或臀下动脉的阴部干。除了Ⅰ型与Ⅱ型之外,子宫动脉的发出方式还有其他类型,Ⅲ型起源对手术的进行影响较小,而Ⅳ型则包括了所有其他子宫动脉起源类型。本研究中发现还存在子宫动脉起源于脐动脉的异常起源方式。因此,发现子宫动脉与其他动脉存在吻合时,需明确与之吻合动脉的名称后再行夹闭,勿行高位结扎,避免造成其他动脉营养区域的损伤。

3.2 子宫动脉起源对妇科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等妇产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14],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日益被临床医生所认可,而在妇科介入治疗中,消除了血管周围组织的定位参考,使得子宫动脉的定位更加困难,熟练地掌握子宫动脉的解剖结构就更加成了妇科介入治疗的基础[15]。妇科介入治疗中,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难度较大,但能熟练地掌握子宫动脉的起源分型情况有助于快速地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对患者而言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对医生而言,减少了X线下的暴露时间[16]。掌握子宫动脉的起源是进行妇科介入治疗的第一步。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动脉的起源大多为Ⅰ型及Ⅱ型,Ⅳ型中较特殊的有起源于脐动脉的子宫动脉。而有文献报道,子宫动脉甚至可以起自肾动脉及髂内动脉的壁支,因而在术中发现子宫动脉寻找困难时,应考虑到高位起源及异常起源的情况。根据子宫动脉的起源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宫动脉插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在我们的测量中,子宫动脉的内径约为3 mm,各种不同的子宫动脉起源间,子宫动脉的内径未见统计学差异,因而可据此初步选择动脉插管的型号及脉栓子的型号,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成本,明确子宫动脉的具体分支情况,避开膀胱支及输尿管支等有功能的子宫动脉分支对于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图1 Ⅳ型子宫动脉

[1]李彩霞,李春海.盆腔动脉造影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104-107.

[2]Yamaki K,Saga T,Doi Y,et al.A statistical study of the branching of the human internal iliac artery.Kurume Med J,1998,45:333-340.

[3]Thabet A,Kalva SP,Liu B,et al.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pregnancycomplications:indications,technique,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radiation exposure.Radiographics,2012,32:255-274.

[4]刘思达,董晗.支气管动脉的影像学研究与应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458-462.

[5]纪红宇,杨晓东 等.左冠状动脉主干临床应用解剖的CT血管造影研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00-102.

[6]胡立斌,刘瑞宏,张思迅,等.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79-83.

[7]Bilhim T,Casal D,Furtado A,et aL Branching patterns of the male internal iliac artery:imaging findings.Surg Radiol Anat,2011,33:151-159.

[8]陈春林,毛东瑞,刘萍,等.基于CTA三维重建的中国女性体内动脉解剖学分型.解剖学研究,2011,33:356-359.

[9]Gomez-Jorge Jl,Keyoung A,Levy EB,et al.Uterine artery anatomy relevant to uterine leiomyomata embolization.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3,26:522-527.

[10]徐利军,赵振华,王伯.子宫动脉DSA造影解剖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605-607.

[11]Pelage JP,Walker WJ,Le Dref O.Reutility of nonselective abdominal aortography in demonstrating OArian artery collatera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uterine arteiy embolization for fibroids.J Vase Interv Radiol,2002,13:656.

[12]温菁,孙文娣,王学慧,等.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72.

[13]艾寿坤,吴先国.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放射解剖学.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16:146-149.

[14]Goodwin SC,Spies JB.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N Engl J Med,2009,361:690-697.

[15]Pellerin O,Bats AS,Di Primio M,et al.Postpartum hemorrhage treated with gelfoam slurry embolization using the superselective technique:immediate results and 1-month MRI followup.Cardio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98-104.

[16]梁志会,催进国,潘新元,等.子宫动脉造影解剖分析及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指导意义.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51-53.

The anatomic study of the origin part of uterine artery b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NI Wei*,WANG Qiang,DAI Xiao-guang,et al.*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Maternal and Child Hospital of Yingkou City,Yingkou 115000,China

DING Yun-junyu,E-mail:1308727393@qq.com

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course and variation of uterine artery.Methods To research on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course and variation of uterine artery.Results The origin of the uterine artery typed four points,typeⅠ and typeⅡ was the most common,uterine artery diameter was mean of 3 mm.Conclusion typeⅠ andⅡ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uterine artery origin,but still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special origin of uterine artery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Uterine artery;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Anatomy

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项目编号:第200705353号)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妇产科(倪伟、戴晓光);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一医院影像科(王强);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丁匀浚毓)

丁匀浚毓,E-mail:1308727393@qq.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5.03.025

R322

A

1672-5301(2015)03-0284-03

2015-01-12)

猜你喜欢
解剖学三维重建起源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圣诞节的起源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奥运会的起源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