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萍 杨家玉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现如今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众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而新课程的改革更是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运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各个个体联系在一起,进行信息共享,在沟通探讨中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社会广泛关注并认可,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了许多只重表面形式的情况发生,为了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正确应用于教学中,本文就这种学习模式展开研究,构建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方式。
一、科学地进行分组合作
科学的分组对小组内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科学的分组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组合。虽说小组合作的形式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顾将学生按数量进行分配,查看基数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分配均匀,却没有考虑到这样分配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分组方法就是按学生所在的座位进行分组,认为这样的分组简便快捷,利于操作,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学生每日都坐在同一个位置,与周围的人形成一个固定圈,对对方非常熟悉,虽然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不存有磨合期,但与固定的人进行思想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科学地进行小组划分,从大局出发考虑每位学生的优缺点、长短处,使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据统计”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小组都进行合作完成数据统计的答案和统计图。在合作前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性进行互补组合,将脑子灵活的学生与动手实践强的学生放在一组,不仅能互相配合高效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从对方学生身上学到自己所欠缺的优点,科学地提高分组合作的效率,保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活动的高效开展,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合理加强小组分工
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撑起整个小组的合作成果的,所以每位成员都要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开展的小组活动才能称为合作学习。每位成员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开动大脑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有的数学教师只将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却没有明确地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表面上积极向上、热闹非常,却没有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在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后,也要合理地进行任务分配,将特定任务分到特定的成员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每个团体都需要有一只领头羊,在小组合作中也需要一个可以领导大家合作学习的领导者来组织小组分工学习,同时也需要各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努力学习思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进行“路程计算”时,数学教师先让全体成员进行合作,试练一下题目,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小组中分为上、中、下等学习能力的成员,让中等学习能力的成员提出相关问题,由学习能力偏低的成员来回答问题,由上等学习能力的成员来判断正误并找出错误点得以改正。这样,每个成员都能体现各自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合理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和谐愉快的数学课堂环境。
三、在小组活动中加强合作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各小组对任务进行了科学分配,但也需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数学教师没有经过严谨的思考分析,就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问题没有清晰的分工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找到各自分工的重点,只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要在小组活动中加强合作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严谨的思考,安排具体的分工合作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对自己心目中的三角形展开描述,先从概念讲起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而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作探讨,一起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分享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由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呢?”学生展开思考,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与小组成员总结归纳。在小组活动中强烈的合作精神下,以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快大脑的思考速度。因此,教师在制订学习内容时要关注其合作性,既学习数学知识又加深对合作精神的理解。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力求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开动大脑进行科学创新。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康向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