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构建

2015-09-10 22:56孙宇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

孙宇

摘 要: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继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在19世纪初第一次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讨论和研究。通识教育是指一种教育理念,一种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的办学理念。它重在“育”而不在“教”,它是一种人文性教育,超越了一切功利性和实用性。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件“物品”。因此,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 通识教育体系

1.引言

现今,我国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大部分都只是重视了他们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而忽视了对他们人格品质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而当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实施正好弥补了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育上的缺失,让学生在掌握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了一个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素养。因此,如何在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构建一个更加有效良好的通识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十分重要的任务。

2.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概念阐述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易经》一书中就曾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论衡》一书中也曾说“博览古今为通人”、“通人心中怀百家之言”等。这是我国古代对通识教育的思想和理解。而当今我国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即“性质、目的和内容”。

2.1从通识教育的性质方面阐述

通识教育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教育,它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从实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和人文的传承。

2.2从通识教育的目的方面阐述

由于学派不同,所以通识教育的目的也有多个版本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都集中一致强调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2.3从通识教育的内容方面阐述

通识教育内容的涉及范围既宽广又全面。它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锻炼、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人格品质和道德精神的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识教育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3.通识教育的特性与高职院校相结合

在通识教育体系初现雏形时就被各个不同学派为其定义,但是随着西方通识教育体系的逐渐成熟,通识教育就有了比较典型和代表性的定义,即“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这种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和理解现已被众多学者和人们接受。高职院校的教育处在我国人才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位置。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并能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精神。高职院校的教育为我国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将通识教育与高职院校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为我国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4.构建良好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的人才

4.1高职院校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强化职业素养的方法

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一种人文与自由的传承,它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不仅是对职业技能的教育,更是教授即将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的毕业大学生们应如何面对社会、融入社会,最终适应社会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因此,根据通识教育的这些理念,高职院校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当构建一个良好的通识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具体如下:

4.1.1人文素养体系

依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存在的软伤对未来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我国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来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元化的方向学习,不仅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扎实掌握,还应当对所学专业以外的学科有所涉猎,如法律、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等。通过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能够对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有所帮助,而且可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家庭及个人更多的责任,最终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综合的人文素养。

4.1.2品德素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设置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的哲学理论学科引导学生以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眼光思考和看待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将学生个人的发展同家庭及整个社会相结合,建立一个良好的品德素养体系。

4.1.3能力素养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及自我的自立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技能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正规的实训技能基地,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紧张感和质量意识。其次,高职院校应当模拟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岗位工作,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最后,高职院校也应当设置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立自理能力。

4.2基于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

通过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我认为还应当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三方面具体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现具体分析如下:

4.2.1从对象的不同特性教育

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该行业的发展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

4.2.2教育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的目标是为我国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贡献。因此,在教育、培养人才时,高职院校应当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留下较大空间。

4.2.3教育过程的多方交流

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其交流性。首先是在学生将来所处的行业与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未来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该行业所获得学术成果及思想,将行业中复杂的规律规则以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其次是高职院校与当前社会的交流互动,高职院校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方式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要将他们视为一个社会人教育,通过从人文、地区特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渐渐深入社会、感悟社会,从而对未来加入社会产生一定期待,进一步减少他们对步入社会的恐惧。最后是学生在自身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学会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际的岗位工作中。

5.结语

本文是对于如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体系所提出的方案和方法。随着通识教育在我国逐渐成熟,其相较于我国的传统教育,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使得学生学到如何拥有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使学生有更高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精神。我相信只要高职院校能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通识教育体系,就一定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和人才的全面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路荣平.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探析.职教论坛,2011(19).

[2]薛继红.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学生职业胜任力关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3]陈连锦.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4(1).

[4]范辉君,陈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现状与思考.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