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敏
摘 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走近生活 感悟数学 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应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提供学生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中学生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初中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在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新的初一数学教材上有这样的一道习题: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价1.8元,则某人乘坐出租车x(x>3)千米的付费为多少元?
在课堂上,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顺理成章地列出代数式:10+1.8(x-3),即1.8x+4.6。接着我要求学生自己随意地取几个x的值,计算一下应付的费用,让他们体会随着x的变化付费会随之变化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孰料一场争论就在这几分钟的计算过程酝酿产生了。首先发言的是爱钻“牛角尖”的刘航宇同学:“老师,我认为这个代数式有问题。题中指出3千米后每千米价1.8元,那么不足千米怎么算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就讨论开了。
急性子的郭正琪同学立即拿着自己的演算稿嚷道:“怎么不能算!比如行程为4.3千米,那么乘客要付10+1.8(4.3-3)=12.34元,这不很清楚吗?”
“嘿嘿,乘出租车怎么会付角票和分钱呢?”刘航宇同学说完,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四舍五入不就得了,付12元呗。”心直口快的郭正琪同学反击说。
“行不通的,出租车司机肯定是收13元的,他才不会舍掉呢!”学生小声地议论着。
刘航宇同学得意扬扬地说:“对!四舍五入有时是行不通的。比如,有载重量为10吨的铁锭最多能装多少块质量为4吨的铁锭?10/4=2.5块,你说能四舍五入装3块吗?”
“那不足千米作1千米算,10+1.8(5-3)=13.6≈14元”
“那乘客太亏了吧!”郭正琪同学涨红了脸说。
……
这确实是一道脱离实际的“错题”。看着“乱哄哄”的课堂,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课本上的习题错了呢?还是跟学生说个明白?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作为数学老师,我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习题是错了,也不失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看到争得脸红耳赤的学生,我突然意识到我不仅仅是一名数学教师,而是一名教师,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难道就是局限于数学范畴吗?开了锅的场面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了,似乎有一种责任感驱使着我,还应该告诉学生更多……
我定下了神,想到了学生的学习应该要走进生活。何不顺水推舟让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了解出租车车费到底是如何计算的过程中学到数学教材上没有的知识。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比如教学“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可以画几种走法让学生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
通过这具体生动的例子,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奥妙。语言要精练,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多不能超过25分钟,其他时间一概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三、教学要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现市政府拟在公路边上建一个生活用品商场,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
又如:若甲乙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1)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2)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并且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赵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动探究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2]卢志保.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