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内涵,深化品悟研读

2015-09-10 07:22胡文忠
考试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兴趣

胡文忠

摘 要: 文章围绕“学导创”等阅读策略,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掌握文本知识,生成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关键词: 阅读兴趣 会文明理 阅读想象 阅读策略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的品读策略,营造融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揣摩、品味词句的深刻内涵,直至掌握文本的中心,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发挥想象,拓展阅读空间,运用语言进行说话、写话,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语言、锤炼语言表达,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感情朗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朗读是阅读教学活动最常用的读书方式,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以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配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从而体味和掌握文本的中心内涵。

例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新课伊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读后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在轻快的乐曲声中,教师范读,把课文中那种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学生沉浸在课文内容表达之中。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读,并提出要求:“你能从诗中体会到什么?你能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各自说出朗读中体会的感悟,也提出自己不了解或不懂的问题,各个小组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与感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一个小组选一节,先做好准备,再上台朗读,台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评议,指出不足之处,说一说应该怎样朗读才更加贴切。教师出示第二、三、四小节后,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教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师指导后,利用课件出示“口头填空:绿叶沙沙像( ),盛开的花儿像( )。”教师继续利用课件把诗句中的“疲倦”换成“疲劳、劳累”,将“挂牵”换成“挂念、牵挂”,引导学生比较朗读,进一步体会“疲倦、挂牵”押韵的妙处。最后,教师让学生朗读全诗,以饱满的感情表达诗中的情怀,直至背诵全诗。教师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深化了学生对诗句内涵的体会与感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品悟重点词句,深入会文明理

教师着重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基本内容,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经验,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到能够积极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在品读活动中说出阅读感受,通过互动对话交流,让学生相互、合作释疑,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提出:“你能从这个句子中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提出:“‘直打滚’是什么意思?”“从‘直打滚’这个词可以体会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互动探究:“‘直打滚’是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地翻滚。”“‘直打滚’是指不停地翻滚。”“从‘直打滚’这个短语我体会到妈妈当时疼痛难忍,情况十分危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提出:“你能找出描写父亲着急的语句吗?”学生回答:“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有学生提出:“‘斥责’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斥责爱迪生呢?”“这里能不能把‘斥责’换成‘责骂’吗?”有的学生说:“‘斥责’是大声、严厉地责骂。”“由于妈妈病情十分严重,不及时做手术,会有生命危险,爸爸看到爱迪生和几个孩子捧着几面大镜子,以为他们贪玩,所以就斥责了爱迪生。”“因为‘斥责’比‘责骂’更严厉,因而不能对换,用‘斥责’可以看出父亲的着急和生气。”教师赞同了学生的解读,提出:“爱迪生是胡闹吗?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爱迪生不是胡闹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出示句子:用镜子把光聚在一起。提出:“从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用文中一个词语来回答爸爸的表现。”学生纷纷回答:“恍然大悟。”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立足于文本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反复品读、揣摩,强化学生个性阅读能力。

三、利用文本插图,发展阅读想象

文中插图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教材,拥有语言情境、富有时代感和童真童趣,能够形象生动地突出文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进行叙述,再现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的想象,对文本语言文字给予补充,锤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拓宽学生阅读思维想象空间,丰富学生阅读认知经验。

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教师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要求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接着让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能够把课文比较准确顺畅地读出来,达到阅读教学的初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由上到下、由远及近,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的美景:“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大雁排成‘一’字形往南飞。”“田野里的稻子熟了,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样,火红的高粱迎风向人们点头。”“池塘边火红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小鱼把它当做雨伞,蚂蚁爬在叶子上尽情地玩耍。”学生在想象的具体情境里自由表达,使自身的阅读想象和运用语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又如,研读《棉花姑娘》中“燕子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时,教师提出:“大家认真看图,发挥想象,棉花姑娘会怎样对燕子说?她的心情如何?”学生观察插图后,表达观点:“棉花姑娘会焦急地说‘我身上长了许多蚜虫。’”“棉花姑娘痛苦地说‘请赶快把我身上的蚜虫除掉吧。’”“棉花姑娘看到燕子的到来,心情十分高兴,兴奋地说‘我的大救星来了。’”教师借助插图营造了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品悟了棉花姑娘生病的痛苦和对医生企盼的心理,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和语感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CG14-25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兴趣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