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红梅
古人说,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课学习同样是功夫在课外。只有大量的扩展阅读,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也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有理性思维的火花闪现。否则,仅凭课堂45分钟的灌输,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
语文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语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又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而且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剂良药。
一、明确正确的阅读思想
教育学生要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语文素质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学生们思想上应对课外阅读有足够的重视。
真正爱读书的,达到茶不思、饭不想程度的,是因为他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快乐。在阅读中他能将情感融入其中,或笑或悲,或惧或狂,并且读后还会玩味一番,甚至在现实中再去求证一番,有时还会与别人讨论一下,也会在生活中引证一下,如此一来,书就读到了骨子里。他总能引起自己内心的共鸣,这样的理解与思考,这样的语文运用是超乎任何说教的。想一想,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在大量地与那些心智敏锐的作家进行着对话,他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怎么可能不好呢?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越多,抵抗诱惑的力量就愈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必须经过教师的耐心指导、长期督促、经常训练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勤读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勤读包括两层含义。
(1)经常读书。就是持之以恒,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可以使人多些成熟,多些明智,多些书卷气。
(2)广泛读书。即书要读的广一些,杂一些。古代很多知名学者,程度不等都可说是杂家。比如清代学者洪亮吉的文集几乎无所不包。当然,广泛阅读并不是优劣不分,而是多读文质优美,体裁广泛的书。这方面,教师可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及时纠正不加选择或盲从流行作品的错误倾向。
要养成勤读的习惯,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锲而不舍的恒心,细嚼慢咽的耐心。没有决心,容易退缩;没有恒心,容易放弃;没有耐心,容易走马观花。因此,勤读只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觉的行为和意识,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质量。
(二)勤写的习惯
陈毅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都说明动笔的重要性。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或圈或画,或勾或点,眉批旁批,上注下注,摘抄名言警句;同时还要启发他们把阅读后的感想或自己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经常写出来。教师通过定期的检查、展览、评选督促,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创新的阅读能力
阅读中,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首先是善于思考的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把阅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创新的能力。创新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读出个性,读出自我,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框架。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回自我,读出自己的心灵和才智,释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阅读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取得,固然需要老师的讲授,需要系统的课堂教学,但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所以,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剂良药。
(作者单位:榆林市吴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