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先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美术具有它独特的作用。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并且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使用的艺术形式的相关了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从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明暗、色彩等不同方面进行锻炼,真正学会对美术作品的好坏有一个基本的评价。
关键词:美术作品;学习兴趣;信息化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的学习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美术中“欣赏和评述”的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其次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从开始产生对美术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美术。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探讨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欣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欣赏和评述”产生兴趣,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美术的情境,使美术课堂形成一种学习和娱乐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青铜艺术”这课时,我在教室墙面布置青铜器图片,教室的大屏幕上播放商朝的工匠制作青铜器的场面以及完工后一件件精美的青铜,让学生仿佛走近了神秘的商朝。如此导入课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青铜器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对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有了初步感知,使他们在课堂上不断探索,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会自然地圆满完成。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促进学生欣赏和评述能力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中学生更容易形象地感知美术作品,在美术的殿堂里自由自在地翱翔。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欣赏能力。如“剪对称纹样”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剪纹样的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出现可能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实现这一目的。学生看了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正确和错误的剪法,很快就掌握了剪纸的正确方法。多媒体的应用使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效利用网络和信息化资源平台,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要求学生在美术课堂或课外时间利用网络,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网址,寻找和搜集美术资料以及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教学并非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让学生从神奇的“网络”和信息化资源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见证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获取“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知识和能力的愉悦感,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教学水平,进一步说明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网络的充分利用为学生自主获得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
四、在课堂外的拓展与延伸,有效提升欣赏评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并提高欣赏评述能力。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主动交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到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中。让学生把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欣赏和评述”方法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使美术走进社会生活。如在上“家乡的桥”这节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桥的资料,在上课时,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互相欣赏,一起交流认识、分享成果,使学生认识更多地方的特色,加深了形象记忆,感受了家乡人民的智慧和伟大。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又增强了审美体验!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美术欣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感受到欣赏的乐趣,使学生的欣赏层次由被动状态上升到自觉状态。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合作,需要对各个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应该多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的美术作品、不同年龄和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水平,对实际的美术作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陈逸键.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