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坤
摘 要: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发掘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潜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使其在逐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地例谈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以育人为本,重视培养儿童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目的是发掘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潜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简而言之,即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如下想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良好的导语设计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兴趣盎然,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四年级品德教学中有这样一课:《今天,你安全吗?》。在这节课中,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每天我们背上书包离开家门时,关心你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要对你说什么?他们希望你安全,你的健康平安就是所有关心你的人的快乐幸福。所以对于你们而言健康平安地长大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你安全吗?》,学完这课后,你们会知道很多知识。”当孩子们听完了这段导语,顿时求知欲提升,激发了孩子探寻的兴趣。
二、挖掘教学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学资源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教科书、教学挂图等,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本身就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活动中对某方面思维的触动等。教学资源的挖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精彩。在讲《温暖的家》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自己的家庭合影,这样首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紧接着我结合照片上的人物对学生进行了分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发言。这样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不同分工,为下面整个单元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增加生活体验,促进认识的深化
只有实践之后才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使道德的认识逐步转化为道德的行为。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努力弥补知行脱节现象,填平认识与行为之间的鸿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学校里的工作的人们》一课时,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老师的一天工作情况,真切感受他们的劳动,了解他们工作中的苦与乐,然后课堂上让孩子们充分交流。教室里呈现出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相互关心、师生情深的动人场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加强学生认识生活的体验,了解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工作的苦与乐。
四、改革品德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品德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这样的鼓励语言进行评价:你真棒!太好了!有道理,别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使之成为习惯行为。口头评价时,特别注意保护“弱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的语言上非常谨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学生充满信心。教学的态势语言也可以成为鼓励评价的一部分,比如对学生点点头、摇摇头,拍拍肩膀、摸摸头,拍手鼓掌,竖起大拇指,都能取得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
五、组织课堂讨论,增强交流能力
讨论是《品德与社会》课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讨论也是儿童最常用的学习及交流形式,《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防止形式上的讨论,在教学中应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可以是针对课本的,也可以是相关延展的。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体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另外,结束讨论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信息的反馈,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单就活动实施的过程而言,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总结活动前、中、后期的各类问题,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教学方法的持续性优化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品质的提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人的素质,教学方法的价值体现在能使师生用最少的时间、空间、物质与精力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正如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这一角度而言,我们都应当十分重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技巧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邦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08.
[2]郭先欣.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08-05.
[3]蒋建英.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03-01.
[4]覃俊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苑教育,2012-02-01.
[5]王华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例谈[J].甘肃教育,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