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机制探析

2015-09-10 07:22胡迪
考试周刊 2015年101期
关键词:趋势现状

胡迪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其他领域的全球化合作也蔚然成风,其中,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已是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与国外相关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更多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以拓宽视野,接受更广泛的文化熏陶。教育国际化与学习终生化是社会趋势,因此,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尤为重要,关系学生终生发展和国际合作办学未来命运。本文从国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制度现状、问题、未来趋势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析,挖掘背后原因,并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国际合作办学 学分互认 现状 趋势

1.国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制度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国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制度的内涵

所谓国际合作办学,即我国相关院校设置的课程与专业,按照与合作国外院校签订的合作协议,对专业和课程进行共同建设与管理,选派部分学生交流学习,进行联合培养。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学校与公司合作等方式,合作的国外教育机构主要在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

学分是学校对学生学习相关课程与专业成绩的考核与认定标准,是学生完成学业和掌握相关知识的评判结果。而学分互认是指以往在国家统一认可的、已获得的学分是否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国外院校同层次或者更高层次机构的学分,得到他们的认可,以帮助其完成专业与课程学习。因此,学分互认是整个合作办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计划的衔接以合作双方院校的学分互认为前提,学生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学习课程专业取得的学分应该被合作双方认可与承认,并且根据学生所得学分是否达到要求而授予文凭与证书。这种学分互认包括合作高校与协议高校之间的互认和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互认,所以,学分互认是前提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学分互换进行相关学位衔接与认证。

1.2国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制度现状

虽然近年来出国热与合作热盛行,但合作办学在中国十分普遍,目前中国学分互认制度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这些年来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合理规范的制度系统指导和规范相关活动,各种教育机构都展开了很多措施尝试,但是大浪淘沙,真正取得成就的少之又少,执牛耳者寥寥无人,大部分都消失在了学分互认这一阶段的具体操作上。各教育机构包括政府借助大环境对教育的重视和欧洲学分互换系统中新制度的实施,渐渐重视起学分互认制度的探索与完善。

从调查看,目前绝大部分中外合办项目在整个环节实施中还是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及评价认定手段基本停留在国内相关非合作专业的内容,没有真正根据中外合作进行,大部分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国内现有方案中增加部分课程制定,没有深入研究与完善,更没有将国外先进方案拿来借鉴与学习,以提高自身质量,完善自身不足。而传统模式的一些缺点也没有被摒弃掉,国内传统模式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与稳固,已基本确立只重成绩与结果的模式,成绩至上已经深深确立在国人心中,所以,以传统模式为基础制订出来的方案必会将其全盘吸收,重视结果多于重视过程,重视成绩多于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循规蹈矩多于重视求真创新,重视理论多于重视实践。中外联合办学的初衷就是将学生放到不同文化中学习、感悟,通过不同文化,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不同灵感的碰撞及不同地缘风俗的影响培养学生,使其获得真正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现今培养方式明显偏离这一目的,建立在传统模式上的中外合作培养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镀上一层国外文化与思想的外衣之后拿到讲台上灌输给学生,从而形成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所以,从观念和基础上就没有采取正确规范的方式指导与进行,在这么长时间和较多政策与金融支持下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规范化的约束也就不足为怪。

1.3国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制度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交通便利为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大多数国民观念的改变与更新更让合作办学如虎添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深造,即使未能出国也都追求国外学历的证明,出国热从未减退,海归在国内仍然是众多用人单位追捧的香饽饽,调查发现几乎95%的家长认为出国深造对孩子未来职业生涯将产生决定性作用,89%的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送孩子接受国外教育。国家近年来出台较多政策支持中外办学,其中不乏利用相关制度与规范进行市场整顿与调整,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主渠道的作用正不断加强,形成良好风气与模范,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截至2015年1月,经过国家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项目已经高达2380个,其中机构190个,项目1800多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项目800多个,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长江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相继建立并取得法人资格,更多项目已经在中国各地大学遍地开花、开枝散叶,一派欣欣向荣。

“两个平台”(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颁发证书认证工作平台)和“两个机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和中外合作办学执法和处罚机制)的建设,规范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局面,提高了办学质量,为一直混乱和没有头绪的整个机制带来了指路明灯,政策方针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确定的“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监管的政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2.改进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的相关建议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完善和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正确的观念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分互认方案,真正做到“中外合作”,将中国传统与国外先进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准备对以后人生有指导与辅助作用的技能,博采众家之长。学分互认制度目前已经引起国家和高校的重视,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未取得太大成效。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观念的不同导致学分互认的难度。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专业,也会产生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差别,其衔接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难以控制的任务。

因此,从前面现象分析看,学分互认制度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必须合作制订和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引进国外课程和原版教材。对于课程设置而言,国内院校在新办或续签合作办学项目中应该深入了解与研究合作院校的人才培训方案,做好沟通与联系,采取适当方案与安排合作,切忌因为单纯追求项目设立而削足适履,调整互认学分的核心科目。

3.结语

各个院校通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推动学分互认制度完善,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国内教学生活中,对国内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国内教学方式改变,突出创新与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兼收并蓄,极大地促进大中院校改革与发展。探索结合本土模式与传统,创新丰富课程体系,完善措施和实践,加快专业建设在国际地位上的进步,培养大量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合作、东西方交融的思维方式等综合素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型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分互认制度的完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通过一定方式使人民形成独特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人生观,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学分互认是必然的,为学生享受全球化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也为整合全球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带来了福音,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活动的进行,使教育影响与能量比以往更好地发挥出来,让更多人受益,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周玉泉,张劲柏,张平.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2-86.

[2]潘娜.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赵素波.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4]刘恩伶.我国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D].山东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趋势现状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去编”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