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摘 要] 中职数学专业课是一门建基于数学的专业课,它既有基础性,更有职业导向性。如何提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意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实现所学即所用,从而深化学生对中职数学专业课的理性认识,是提高中职生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表征。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转变中职数学教师观念,融数学知识于专业之中,形成数学职业应用意识,并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应用;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中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培养有技之人,有用之人。教师需本着“以实践运用为目的,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知识进行取舍、整合和融合,使数学彰显其专业性,突出其现实应用性,为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而努力。然而,中职数学目前的教学状况并不乐观,数学本位依然大行其道,数学运用显得后劲不足。为了突出中等职业数学的职业性,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数学运用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数学专业课的认识和定位,这对于提升整个中职数学教学来说,意义非同小可。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中职在我国有其特殊性和国情性,中职生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是成绩相对来说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这在客观上给中职教学出了一道难题。中职课堂普遍存在以下状况:学生自信心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数学严重缺乏兴趣,数学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等。尽管现行的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进,但教材的大一统,内容的单维度,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因此在遵循学生数学认知规律和照顾学生认知特点上很难兼顾,而且往往捉襟见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定位尚不明确,课堂往往成为数学教师独奏的舞台,而教师又往往缺乏相应的应对策略,其新的数学观和教学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难从根本上撼动目前中职数学课堂“高耗低效”的窘境。
二、中职数学由基础性学科向专业应用型学科转型的紧迫性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中职数学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彰显其服务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仍是一个需关注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职数学专业在围绕着怎样教和怎样学的传统观念上有所突破,变成了如何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如何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会解题到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跨越式过渡,这既是课程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时代的诉求,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用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三、推动中职数学转型的教学策略
1.数学教师要成为数学应用的引领者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以就业为终级导向的中等职业教学目标性很明确,它要求我们以实际应用为平台,最大化培养技术性、技能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人才。它与普通高中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即是否以职业性追求为宗旨是中职和高中的分水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情和学科的特点为出发点,以课程目标为价值取向,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教学。
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领航者,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发好校本课程,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二次重构,让数学教材呈现出浓浓的生活味。只有以校为本,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数学视界和数学意识,让数学在实践运用中开花结果,数学才能真正体现其工具性和基础性。
2.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中职数学教学若能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情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强化数学与专业技术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函数图像的教学中,借助计算机专业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画函数图像,画函数学图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多元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研究性教学,要把研究性教学真正贯彻到教学中,让其行走在课堂上,需要数学教师真正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性学习、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活动和实践中感悟数学,欣赏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无穷魅力。在实践中运用数学,训练学生用数学知识作为术和器,解决生活中道的问题,做到数学内涵术、道和器的和谐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职数学有一条教学的根脉,那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将中职数学教学的活力激发起来,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解决,如银行利息问题、手机套餐、市场让利等,让数学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数学教学由知识本位型教学向应用和技能型教学跃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实现数学专业知识教学和应用技能培养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查有梁,李果明.中学数学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守雷.立足专业需求的中职数学教学的前瞻性探究[J].科教文汇.2010,(10).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