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对高校德育教育的观照与启示

2015-09-10 07:22胡迪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高校德育

胡迪

摘 要: 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德育教育部分严重缺失。为了提升高校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将焦点集中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践,因此多数时候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教育,造就学生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没有生活目标、无人生价值、唯有从学习、考试中获得自我满足,对其他的一切“事不关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道德缺失 高校德育 教育启示

周恩来精神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是这股力量推动了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时他的精神对高校的德育教育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周恩来精神坚持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在注重严格自律的同时提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就是这种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将这巨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全新理念,让大学生学习周恩来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重视科学研究,重视道德自我修养,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谛。

1.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道德构建之间有重要关系,经济全球化下强调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致使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化和利益化。因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例如,理想缺失,急功近利,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经济全球化将西方理念带到中国。这些西方国家也追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和市场经济往往是“配套”的,追求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从消极面说,极端地强调个人主义是不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德育教育开展的。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愈来愈强调物质化,而这些俗气的东西无论怎么评价,都会降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现在大学生逐渐被某些不良风气侵蚀,将德育教育这件事抛在脑后,又怎能期望他们身体力行地筑起一道德育的防线呢?

1.2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对于大学生违反道德的行为,我们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却从来不深究造成这样不良后果的原因。他们今天的行为,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现在社会上不诚信、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普遍缺乏社会理想信念,更不懂得何为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原本只是耳濡目染,却渐渐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已经辨不清道德灯塔指引的方向。

1.3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降低给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文明守法是当今校园的主流,只是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良的作风,这些坏风气严重影响校风、学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遭到影响。由于高考政策的放宽,许多学校都扩招了,这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入校学生只凭分数录取,而道德水平却是高低不一,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学生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非常薄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集体主义感,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为了父母的面子,却很少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而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渐渐地,各种道德缺陷问题就暴露出来,所以出现一些具有“道德缺陷”的学生。

2.在周恩来精神观照下怎样加强德育教育

2.1把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坚持脚踏实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开展各种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要教会他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而要坚持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明白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这就要求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脚踏实地。

2.2学校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而高校德育现状实在令人着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德育教育的缺陷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教更应该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寻求新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面向整个社会而非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德育原则,就是要把遵循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在复杂的社会中,德育工作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和对象,因此必须懂得将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而跨学科的教学更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坚持现有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具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灵活地进行德育教学。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暴露出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灌输式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改变原有的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传统形式,以适应人的发展,尽量避免教条式灌输和单一的德育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大学教育模式。高校德育要突出人文精神,从具体生活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类可行的方法。在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德育的渗透功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2.3加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是道德建设的重点,外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是道德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有责任为个人,尤其是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文明的道德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有益的道德事件。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力量,传播道德模范的力量与榜样的力量等。社会有关人士要组织学生学习道德摸模范,积极参加各类道德活动。其次,要围绕一些与时下政治有关重大的问题,影响时局稳定的问题,发表鲜明的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的道德观进行严厉批评;再次,学校和社会要利用一些积极的传媒手对文明道德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力的宣传,使大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道德建设的责任感。最后,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网络道德文化知识竞赛等,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国家新生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肩负着巨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即建设祖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相反,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道德误区继续发展、忽视德育工作,则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利,阻碍国家的道德文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伟人提出的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为指导,做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努力地探寻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加强道德建设、改进教育方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更快更早地融入社会,身体力行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王家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周恩来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参照,2008.

[4]吴贵春,李宝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周恩来的德育精神,1999.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高校德育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话语权探索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