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远航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仅与学生的“学”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密不可分。本文旨在小结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 传统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标倡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正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为主的教育活动。可见,自主学习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推进自主学习方式呢?在教育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方法。
一、德育先行
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如初一新生军训期间我就下发了宣传材料,意在推广往届初三优秀毕业生语文学习经验,为新生尽早了解初中语文学习做准备。开学以后,利用班会,组织新生讨论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困惑。课间,我还根据期初学业水平测试反映出的学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小学语文学习状况。
二、学习型小组
学习型小组类似于班级原有行政组,大致六人一组,不分男女,各组之间学力差异较大时可调换。学习型小组要自主制定语文学习目标,在原先班级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具体细化到小组乃至个人目标,并且落实组内分工(如某组一人负责每两天召集并批改组员默写古诗文一次,一人负责整理文言文预习期间的疑难,上课集中发问,两人负责检查语文作业等)。在语文阅读课或者作文课上,组员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形成向心力。
一周一次的语文阅读课是发挥小组职能的重要时刻,它以讨论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疑难为主。最有特色的是组内“图书漂流”,我规定组员轮流读一本书(以散文集、诗集为主),每人都可以在书上做批注,三周内将该本书漂流完毕,然后集中欣赏做批注最多的篇章,也可以邀请老师参加交流。每一组三周交一篇读书笔记。
三、自主检测
除了自主制定目标,自主讨论问题外,我还根据情况把选择考试内容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我为不同学力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考卷,如:
其次,在试卷选择上,学生自选,老师建议。每次考试得到一定分数以上就可以申请上一级试卷,如果两次停留在某一层次就要降到下一级试卷。
实际上,作业和考试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学生自己的事。因此,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讨论题目,都是为了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四、教师活动
那么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呢?我归纳为“审疑、解疑、迁移”三点:
审疑——评价问题的价值或存在的症结,审视学生的知识基础,从中窥视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一点要考验教师的洞察力。
解释——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做到学生教学生;或者通过启发学生思维,解决学生的疑问。“解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而不是直接“告诉”。如指导学生学会查工具书,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指导学生从哪些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这个环节考验教师教学功力。
迁移——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把知识学活了、用活了。这个环节的核心不是让学生仅学懂了学会了,而是能运用,并用活知识。这个环节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习型小组这种自主学习形式的开展状况,我做过一次调查,得出结论如下:
1.学力越强,讨论的内容更广。比如,对于“小组讨论时你们讨论最多的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学力一般的班级的学生选择“各类习题中的语言基础类题目”的比率达到70%;而另一个学力较强的班级则有近60%的人选择“‘漂流’的图书在语言、思想、结构上的美妙之处”。
2.学力越强,自主学习效果越显著。比如,对于“在小组讨论中你经常遇到的情形”的选择,前一个班的学生选择“只是聆听同学或老师报答案(下结论)”的有35%,选“参与讨论,在笔记本上记下有用的经验”的比率仅为43%,而后一个班第二个选项的选择率达到60%。
3.学力越强,学习品质相对更加坚韧。比如,对于“在阅读课中,你是否因为自己擅长某种文体便经常参与该文体的讨论,而对于不擅长的就不很活跃”的回答,前一个班级的学生选择“是”的比率达到26%,而后一个班的选择率仅为13%。
六、结语
在以学习型小组为代表的各项“自主学习”措施实施过程中,学生层次的差别体现得很明显,如何在承认个体差异、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学习”体系下尽可能实现共同进步,缩小学力差异,是我在接下来教学中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军.管理就是解放人.江苏教育.2009(35).
[2]洪劬颉.自主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江苏教育研究,2010.03.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