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旭东
考点1,溶液的形成
(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是南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3)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可以是同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例1(2015·上海)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草莓酱
B.蒸馏水
C.蔗糖水
D.玉米糊
研析与解答:草莓酱和玉米糊不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不属于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也不属于溶液。
答案:C
考点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热量的变化,常见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等;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固体等;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有氯化钠固体等。
温馨提示:氧化钙遇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但这一过程并非溶解放热,而是氧化钙与水发生了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例2,(2015·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NHNO固体
B.NaOH固体
C.NaCl固体
D.浓HSO
研析与解答: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能够使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A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像植物油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例3,(2015·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研析与解答: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利用的是摩擦作用;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和用汽油洗去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答案:A
考点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会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可以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小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见图1。
例4,(改编题)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图2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I)如图2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或____。
研析与解答:(1)从图2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2)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可用的方法有降温、加入NaCl或蒸发溶剂。
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加入NaCl 蒸发溶剂
考点5,溶液的稀释
(1)与溶液的稀释相关的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2)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5,(2015·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____kg。
(2)现有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____kg。
研析与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同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2)设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kg×20%=x×12%,x=100kg。
答案:(1)24(2)100
考点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用同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配贴签。
(2)将浓溶液稀释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
例6,(2015·呼和浩特)(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
(2)配制溶液时的操作如图3所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数字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研析与解答:(1)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故水的体积为47.5g/1.0g/mL=47.5mL。(2)配制溶液时,首先从试剂瓶内取食盐固体放在天平上称量,再放进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食盐的质量变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7.5mL (2)CBDEA (3)①②③
你学会了吗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2.要使图4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4.表1是KCl和KNO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3.3%的溶液
D.50℃时,10gKNO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固体析出
5.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1)2% (2)440g
责任编辑:彭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