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作业是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缺失来分析作业存在的弊端,寻找到作业的回归之路。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减轻作业负担;尊重差异,分层设计作业;着手阅读,美丽作业“容颜”。
[关键词]语文作业 本真 回归之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55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方式之一。但在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却存在着缺失。教师应多角度地分析语文作业的现状,寻找到作业设计的回归之路,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苦行师生的作业之路
“救救老师!救救孩子!”背着“怕苦怕累”的罪名,语文教师喊出了久埋心底的声音。放眼小学基础教育,就语文学科而言,“作业多多,时间满满,任务重重,要求高高”。学生厌烦,教师精疲力竭,师生已不堪重负。
1.从课堂的缺失看作业
新课改的春风,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了教师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不能掩盖语文课堂追求表面活跃,学生“轻舞飞扬”的现实。为了课堂的热闹,教师不敢去落实语言训练,不敢去抠词语,不敢去咬文嚼字,不去讲标点,不引导学生查字典、辨字形,怕别人说没有新意。特别是在某些公开课上,教师怕听课的人感到枯燥和压抑,于是课堂上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用课本,教师只是围着课件转,学生也是瞪着课件看。为了追求新奇,教师常常选用课外内容作为教材。公开课上的作业布置和语文基础能力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相去甚远,表面新奇,内则虚空。考试前,教师为了弥补课堂的缺失,用大量的练习来应试,学生埋头苦干、奋笔疾书,每每眉头紧皱、哈欠连天。
2.从教师的缺失看作业
教师代表着情操、学识、能力。在旧私塾里,先生只要一把戒尺就能管住学生。作业也单纯得多:读、背、写。很少有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这多少得归功于戒尺的威力。严厉、方正、不苟言笑的私塾先生也能赢得学生的深切怀念。而如今,种类繁多的阅读、作文、作业批改、评讲、订正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在城乡结合部,为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督作业、补作业成了语文教师的又一负担。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各级统考,相互之间攀比考分、排名的巨大压力,增加了教师心理的焦虑。教师因为不轻松而不愉快,因为焦虑而变本加厉地看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把目光紧紧地盯在学生试卷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上,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同时,也给自己布置了作业。无尽的疲倦和心理压力在无形中削弱了教师的教育激情。
3.从学生的缺失看作业
以考分论英雄的现实,使得学生“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叶澜语)。教师不敢让学生雀跃,害怕他们因一时的忘乎所以而漏做了试卷上的一道题。家长也不敢让孩子放松,生怕因一道题而输掉了此生唯一的希望。面对如山的作业,学生正襟危坐,成了看书、写字、做题的机器。他们隔绝了花香鸟语,隔绝了金色童年,隔绝了飘飞的纸鸢。学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了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的是作业、孤独和疲倦。
二、寻找作业的回归之路
1.立足课堂,减轻作业负担
语文课堂呼唤简朴、扎实的教学流程。只有将语文课上成常态的精品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常态的精品课应在课堂上践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背”这十字真经,该写的当场写,该读的当场读,该背的当堂背,该理解的理解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卑劣的题海战术,还语文以生命的色彩。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初读课文、听写词语,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背负特级教师的美名,也就背负了无数双对其百般挑剔和满怀期待的眼睛。特级教师的课堂,标新立异、美轮美奂是一种境界,而坚持简朴、扎实的教风,让课堂彰显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也是一种特色。坐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幸福的,也是富足的。
2.尊重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教师们几乎每天布置的作业都是清一色的。优等生吃不饱,没有吸取到足够的阳光雨露来展现生命的张力;中等生很木然,每天机械重复、卑躬屈膝地劳作着,缺乏新奇和创意;学困生很困顿,他们面对能力训练无能为力,面对基础知识又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勤奋。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合于他们的发展,分层布置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12册《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代表家乡的孩子给巴金爷爷回一封信,用上“多么……多么……”“不是……而是……”的句式;补充阅读冰心的《再寄小读者》。
(2)用上“多么……多么……”“不是……而是……”各写两句话;完成一封书信:给( )的一封信。(也可选做上一题)
(3)把课堂上默写错的词语正确地写两遍;用上“多么……多么……”“不是……而是……”各写一句话;完成书信格式的填空。
这样的作业设计,让优等生彰显出生命的活力;中等生有了自主选择的快乐,向着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奋力一搏,跻身优等生行列的几率将大大提高;学困生一颗不安的心得到了抚慰,作业也不会变得面目狰狞。循序渐进的作业形式以亲和的姿态和风细雨般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着手阅读,美丽作业“容颜”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只有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孩子自己拿起了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他才真正懂得了学习。”
书,是散发着幽香的花丛,提着小花篮的小蜜蜂们理所当然应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渴望着花丛的美好,渴求着花蜜的甜美。教师应给学生一张适合的阅读地图,制订出学期班级必读书目,与学生一起同步阅读,写读书笔记;学生则讨论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发表个性化见解,然后开展主题阅读交流活动。如师生从共读《西游记》到观看动画片《西游记》,再到创作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微作文《我们班的“西游人物”》,一路经典一路歌。从中,学生读出了经典的历久弥香,链接生活的微创作也焕发出时代的气息。
学生毕业前夕,我在班里开展了师生共读《城南旧事》活动。书中,老北京城的旧生活图景、斑驳迷离的童年回忆、那个特定年代各色各样的悲剧人物,都像一首凄婉的歌谣从老北京城的鸽哨声中向我们飘来。当我们透过主人公英子的双眼,感受到文中淡淡的忧伤、丝丝的温暖、深深的思念时,语言文字散发的馨香、激发的想象、流淌的情感就更加沉静、更加丰盈,成为我们心灵中挥散不去的心香。以至于有学生毕业很多年后仍然津津乐道地谈起:“回首老师同我们走过的那条文学路,就会想起那位居住在呼兰河畔的小萧红,想起那位住在北京城南的林英子,想起那位执著于生物的法布尔……是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文学,是老师通过语文的水分养育了一片已步入初中的郁金香……”
阅读作业,给学生的岂止是作业,还是一生的精神滋养和文学积淀。
这样的情感,这样的品味,学生们怎么会不捧起书本,去寻找别样的馨香?
寻归本真语文,走进作业的青色家园,让学生在作业之路上走出束缚,走向阳光,走向鲜花盛开,走向畅快地呼吸,让童心、童趣、童真在阳光下绽放,那么教师的笑脸就会和学生们一样灿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