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心历路程:《庖丁解牛》解读

2015-09-10 07:22杨霞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庖丁庖丁解牛庄子

杨霞

庄子是一个与孟子一样的善于讲故事的人,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他们都能够讲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而且,他们的高明之处,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用故事来表现他们的观点、信念与思想。《庖丁解牛》一文也是如此。

《庖丁解牛》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技艺之道的故事,最让人称道的是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从最开始的“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而从庖丁对文惠君“技盍至此乎”的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来看,庖丁解牛的故事已远远超乎“技”,而走向更高的层次——“道”了,它不单单是“技艺之道”,也不仅仅是“养生之道”。何以见得?可以从文章的第一段里得到解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护亲人,可以尽享天年。因此,庄子的确是在说一个养生之道的故事及话题,但更为重要的,是隐藏在养生之道背后的含义:不有意为之,不造作,去私意,保持本心自体表现的状态(牟宗三语)。不刻意为善,也不刻意为恶,顺其自然——这才是道家“无”与“忘”的智慧。

因此,庖丁解牛,不仅仅是技艺之道,也不仅仅是养生之道,更是以技喻道、“技”“道”统一的典型,是庄子“无”、“忘”及“逍遥游”思想的体现与寄托。

由以上的分析来看,庄子为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所见无非牛者”;第二境界“未尝见全牛也”;第三境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都赋予了深刻的涵义。

当你对某事某物念兹在兹,时时不忘,苦苦追求之时,在一定程度上,你却被囚禁了,混沌不堪,失去了展翅高飞的自由,此时的你就如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当局者迷一般。摸爬滚打之后,你渐渐学会适当地逃离其中,站在较为客观的位置上看待那一段经历,此时,也许它会带给你成长的可能与机遇;而当你终于能够将其放下,它不再完全占有你的身心,你忘记了它的存在,达到了“无”的境界之时,你才有时间和精力高屋建瓴地看待这整个的过程,并且做到心知肚明,因为你终于看到了你的本心,看到了整个事件都处在天衣无缝地自然而然地存在中,无需挂碍,无需牵系,你只要将你的心、将你的努力顺应自然而为,必定能够获得质的成长与飞跃,达到无限的逍遥与自由。而这,不正是暗合了王国维先生的“成大事业者的三重境界”吗?当然,此两个“三重境界”并不能完全相合,然而不得不说,在思想力方面,庄子与王国维都是同样的伟大与深刻。

经过三境界后的庖丁,技艺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地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 “游刃必有馀地矣”了,然而,他后来又说“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前后看似相互矛盾,其实不然。

按照一般观念来讲,当我们的技艺娴熟到炉火纯青之时,做起事情来就能够驾轻就熟,俗语“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如此。可是,技艺超群的庖丁不但不胆大,而且非常地谨小慎微,正所谓“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其实,这是与将“道”与“技”合二为一的庄子的思想分不开的。庄子讲究的是人要静而虚,这也是他所谓的“虚静说”,虚静是悟道的必经路径,《道德经》中也有“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只有人内心的静谧安宁,才能够悟道,从而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而技艺高超的庖丁如果得意于自身的盖世技巧,那么,他的心将不会再保持静笃而变得躁动不安,一旦走入浮躁,悟道将不再可能。因此,在遇到牛体中复杂的结构时,他始终能够保持心静如一,谨慎行动,这不但不与他之前的游刃有余相矛盾,恰恰是走向最高精神境界所必须。这一点,从庖丁解牛之后的安详神态也可以得知,尽管庖丁“踌躇满志”,然而他立即做的却是“善刀而藏之”,回复宁静虚和的心境。

另外,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有好些值得探讨的物象。以下,就“刀”“技经”“大軱”三个物象,来谈一谈笔者的认识。

无论是庖丁的刀,还是良庖、族庖的刀,都是他们解牛的工具,其实它们就好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一个个生命个体。这个生命个体对牛体的认识、对技经、大軱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生命品质,每个人所认识的、遵循的人生层次是不一样的,比如孔子,他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形象,而对于庄子来说,他更希望能够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技经”在文中实指牛的经脉,“大軱”实指大骨,从比喻义来说,它们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个社会或者这个宇宙中所内隐着的困难、矛盾,它们的组合与存在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然而,族庖、良庖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困难和矛盾,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只是深埋其中,并不是认清自然,顺其而为,而是硬着头皮去解决之,因此只能够一再被其损毁,难以到达潇洒、自由、逍遥以至忘我的境界。

总之,《庖丁解牛》,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技艺之道或者养生之道的故事,更是一篇关于人生智慧、人类精神以及人生哲学的经典之作,还是一场庄子书写自身生命追求的心路历程。

(作者单位 :兴义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庖丁庖丁解牛庄子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牛的断想
灶王爷秀逗记(八)
“庖丁”解小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庄子说》(二十二)
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