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

2009-02-25 06:32张大文
美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庖丁梁惠王精益求精

张大文

庖丁的刀为什么能够常用常新?他已经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毫无折损,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地锋利,还可以一直用下去。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梁惠王明明要求得养生之道,为什么庖丁讲了自己的二十几年的解牛历史,似乎一个字都没有触及养生之道,而他却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如此说来,我们学生倘若要求得学习之道,莫非也可以从庖丁之言而深受启发?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庖丁的解牛史,是一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实践史,是一部在实践中努力把握方法进而刻苦掌握规律的历史,是一部长期坚持用规律指导实践并反过来不断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的历史。显然,这样一部历史便具有指导其他工作的普遍意义。在养生领域,它便是养生之道;在学习领域,它便是学习之道。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得到学习之道呢?让我们也像梁惠王那样虚心听取并分析庖丁的解牛之道罢。

庖丁探索并掌握解牛之道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我们具有启发和教育的意义。

第一阶段是最初三年摸索肢解牛体的具体操作方法阶段。当初,如同任何生手对面临的问题看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一样,庖丁的目有全牛,说明他进刀无门,动手有难。但是,只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能在解剖中学会解剖。其间解剖刀报废之多,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庖丁也会从中吸取教训,增加经验。哪里应该先动手以利削去牛皮,哪里可以慢下手以便进入内脏,哪个关节须首当其冲便迎刃而解,哪条骨头只旁侧击就爽然取出,便会一一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时庖丁只停留在操作熟悉、技术熟练的认知方法的阶段,还没有进入掌握规律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又是进入下一阶段的不可绕开的先决条件。

第二阶段是后来十几年间致力于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规律的标志一是目无全牛,就像医生目无全人一样,庖丁认为一条完整的牛是由各个部分组合贯穿而成,因而也可以拆卸解剖而散的,他对牛的内部结构已明若透视,了如指掌,他对解牛过程已步步为营,井井有条。其标志二是熟能生巧。与其说解牛是手工操作,不如说是精神活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虽关节间空隙微小,进刀后却游刃有余;纵筋络错综交结复杂,运刀时却删繁就简,一以当十。总之,解牛本领已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第三阶段是掌握规律后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争取达到解牛过程变为艺术享受的化境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时间上是模糊的,不能明确指认十九年中的哪几年。但一定是掌握规律越熟练,动刀运作越谦虚。你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而这时,只有这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举手投足之声,恰似音乐一样动听,简直是《桑林》之舞的旋律,《经首》之乐的节奏。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

这就启示我们:要在学习上精益求精,首先要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进而要掌握各门学科的规律,再在规律的指导下改进学习方法,使方法更科学,更符合规律。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庖丁所解数千牛,其结构是完全一样的,而我们的学习内容,却是日新月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我们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猜你喜欢
庖丁梁惠王精益求精
牛的断想
周克耀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灶王爷秀逗记(八)
“庖丁”解小度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让我们都成为游刃有余的“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