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
课堂教学观察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伴随着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到来,课堂教学观察作为反思性、研究性的策略逐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所关注。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课堂上教师、学生和课堂互动的行为。
怎样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一直是新课改背景下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表现的观察,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情景目标的感受程度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观察,对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这其实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多种方式地去观察学生,对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互动和加快学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课堂教学的观察策略。
一、李氏对照法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哀痛万分十分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这里,他强调了一个对照比较的原则,经常把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照魏征提的要求,就可以知道明了自己的得失。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这里得到有益的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一个班几十人,且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资质潜力、行为习惯、能力基础各不一样,而迅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这对课堂教学又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对照比较法是一个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运用对照法来观察学生的特点,就是把几个学生或同一学生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对照比较的观察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对比可以分为“自比”和“它比”两大类。“自比”就是同一个学生的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点或不同地点的表现特点进行比较,以便发现不同特点,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它比”就是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学生中发现特点。这样观察,不但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且也能了解不同学生的异同之处,观察就更具体,更深刻了。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异,看出学生课堂上的细微变化,知道他们所想的和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孔氏观行法
孔子和弟子在谈到交友时,提到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原则,就是说交友时要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兴趣爱好。交友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观察学生的行为。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但是平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上,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从不离开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从不多看学生一眼,从不跟学生进行眼光的交流,也就无从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如果老师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及时了解他们对老师教学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就能适时做出调整。其实学生的课堂行为直接跟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关系,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精力分散或不耐烦时,那有可能就是你的教学过于枯燥,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差距。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每个老师不仅要完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其实还应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管理,这就更需要老师们在自己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规范的言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三、罗氏三国法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实践着他的英雄观:毋以成败论英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如此。孔子在与弟子交谈中也提到了他的教学观:有教无类。在文明高度发展、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今天,人性化的教学成为了当前组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社会、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使之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
而要让我们的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
1.不以学生的资质不同而区别对待。必须承认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资质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对资质优秀的学生偏爱,而对资质较差的学生忽视。既然已经知道了学生的资质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想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孔子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材施教。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心里要有全班的学生,要想到每一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多观察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学生回答,兼顾各类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提优补差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老师的阳光雨露,获得公平和谐的教育。
2.不以学生的成绩高下而区别对待。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代表他的能力的高低。其实很多学生在学校时不是成绩最优秀,行为习惯也不是最好的,但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反而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或事业上的佼佼者。细分析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每个学生确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一样,有些学生把目标定得大些,有些把目标定得小些;有些学生的目标是自己定的,有些学生的目标是家长定的;有些学生把目标定在升学上,有些学生把目标定在增长知识上……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用一种平和宽容的眼光观察学生,完成好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应尽的责任。
四、科学显微法
显微镜的使用是在16世纪末,它作为一种观察微观世界的工具,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在现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各种事物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细小的事情有可能就引发大的社会问题,关注细节成了全世界的共识。
显微镜观察法,即要善于明察秋毫。我们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大部分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这些信号,教师要迅速捕捉住,并据此作出判断,力求做到不好的苗头立即纠正,好的萌芽及时培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上课时班里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我都会尽量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有一次我上课时,发现一个女生脸上闪现出一丝笑容,但很快就消失了。看到这一闪而过的笑容,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考量到底是我讲的内容出了问题还是这个同学听课出了问题呢?我没有马上停下来,而是灵机一动立刻点名要求该同学朗读了一段课文。其实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想提醒她集中精力了。
下课后,我把她叫到走廊上,跟她很轻松地交谈开来。原来上课前,她发现自己的桌子里有一封信,是班上一个比较优秀的男孩子写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她上课时想到这个就分心了。没想到一丝笑容竟然扯出这么一件事,我先把自己的想法跟她交流了一下,又很快找了那位男生,通过沟通,让他也意识到了早恋的不合时宜。如果不是细心地观察到那个女生脸上的一丝笑容,或许就多了一对早恋的学生了。
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学生言行举止、神态表情中的蛛丝马迹,并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即时提醒学生,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接触到的社会纷繁复杂,各种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要求学生端正坐姿,凝视黑板,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一些细小的行为和表情,及时洞察他们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引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严格地说,观察者必须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有经验的观察者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否则,观察就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掌握相应观察技巧是每个在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在现行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系统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课堂属于老师,更属于学生,这里是老师播种的沃土,更是学生成长的天空,要想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我们每个园丁眼中有苗,胸中有树,观察现在,着眼未来;需要我们细心呵护,拥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懂得变通,观察幼苗成长的每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慧眼不会天生具有,而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练就的。课堂上,老师掌握了对学生的正确观察技巧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今天,对课堂观察技巧的探讨和总结显得更具紧迫性和时代性。
(作者单位: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