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微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
在一些语文教育发达的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较为合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却存在诸多问题,现状堪忧,迫切地需要我们寻求对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机构关于课程安排的方案, 包括开设哪些课程, 在哪一学习阶段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等, 以便学校或有关机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它反映了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有时,课程设置也单指学校开设课程的科目。”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照搬照套经济发达地区的语文选修课,脱离了本地的实际,没有充分挖掘出本地、本民族所具有的许多语文课程资源,从而降低了语文选修课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促进程度。这其中有三个问题:一是没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二是没有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课程资源;三是没有形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选修课。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背道而驰的。
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选修课设置现状的对策
1.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发选修课课程。
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不拘一格,设置贴近生活的、有地域色彩的语文选修课,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增强选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开发本民族的语言及文学资源。很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学资源。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开设选修课。这样接近学生的民族心理,贴近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非常大。例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就可以开设《土家族、苗族语言》的选修课。学生学习这类选修课,会很有兴趣,很能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把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少数民族的很多作家或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或用汉语言文字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学生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必将会有很大的兴趣,有钻研的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感和自豪感。
很多少数民族有着美丽的传说,有着本民族的歌谣。这些都是开设语文选修课的优质资源。例如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哭嫁歌”等。把这些“山歌”纳入语文选修课,必将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开发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源。
风俗习惯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是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这些风俗习惯都是语文选修课的重要资源。以重庆市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该区域有着浓厚的土家族、苗族风俗习惯。如跳摆手舞等就是良好的选修课资源。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到选修课的课程开发中去。
在新课改中,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还是选修课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如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丰富而优质的资源。
4.学生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选修课的课程开发。
在新课改中,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体验、智慧、困惑、问题和交流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在选教师必须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丰富而优质的资源。
三、结语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的语文选修课设置的现状,分析问题,积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够使语文选修课设置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更合理,从而让学生在选修课中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勇军《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8期。
[2]庄瑞杰《高中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11期。
[3]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酉阳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