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银
“异质合作”,是指根据每位学生各科成绩、性格特点、男女比例,每六人左右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按照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学习的原则,使每位小组成员都展现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问题导学”则是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模式,而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初中学生无论在身体或是性格上都在迅速成长,自主意识也在不断萌芽中,因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对学生步步紧逼,相反,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时间,借助我校初中部实行“异质合作、问题导学”课改平台进行教学尝试。我发现这样的小组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大大有益,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异质合作,激发学生交流
1.小组内合作与团结、自主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通过组员间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促进思想交流,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在交流合作中能培养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愿,对自主学习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小组内合作交流,用各种办法,利用桌上的水瓶发出声音。有的同学想到了敲打瓶子使瓶子发出声音,有捏、挤压瓶子使瓶子发出声音的,有晃动瓶子使里面的水发出声音,还有极少数想到了往瓶子吹气使空气发出声音的。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对组员进行认可,吸收不同的想法、思路,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强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但随着异质合作的课改深入,也发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例如小組成员间因认知水平差异引起的矛盾问题,如何实现小组内的有效合作是异质合作课改亟待解决的难题。
小组学生之间发生的认知水平上的冲突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推动探究学习,使探究活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是刻意地消除所有的冲突,而是在充分甄别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调整小组结构、增强小组凝聚力、制定合理的规则等措施防范破坏性冲突,另一方面对待良性冲突,我们积极激发、充分利用,将其转化为推动探究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合作。例如在快与慢的习题课上,小组成员间的解题速度不一,有些做得快的嫌做得慢的影响、拖累了小组的加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弄清情况,循循善诱,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使其明白互帮互助是难能可贵的,这样不仅能顺利解决组员间的冲突、加深组员的情感,而且在这种学习气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发展。
2.组间竞争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
分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上进、更努力。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心情30%来自于安全,70%来自于攀比,因此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莫过于竞争了[1]。竞争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明确竞争的规则,每周评比一次,把小组各成员的一周得分情况进行统计,最多的小组成为本周的优秀小组。当然,年段要协调各科各课之间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加分机制、统一的加分标准,例如:物理课上的简单提问,学生回答正确就加一分,按难度和回答的完整性、见解性一次增加分数,一次最多三分。除了课堂评比外,课后表现也要纳入评比项目,诸如作业完成情况,值日情况等。除了加分之外还有扣分的机制,比如小组成员因违反学校、班级纪律会受到扣分处理。
其次,学校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创造竞争的氛围。每周对优秀小组进行合影留念,加上小组的宣言、口号,并贴于班级宣传栏,也会给予优秀小组相应的物质奖励。
最后要教师引领竞争。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竞争能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斗志和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积极创造竞争条件和氛围,通过竞争让学生脱离被动的学习局面,使其想学、爱学、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问题导学,帮助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导学”这种模式可以打破满堂灌或者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上,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学生从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学习主体,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自主学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先行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又或是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在课堂交流讨论上就会有更好的学习基础,有更利于学生在课上的合作交流。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怎样有效地进行预习是一门学问,所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既然是课前预习,在学生还没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之前,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是要适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应以简单、实际的问题为主,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思考。例如预习“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设问学生:家庭的用电多少与你所使用的电器时间、电器数量多少有关吗?这样的问题既贴合实际又有大众性,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会主动思考并努力联系实际探得知识的端倪。
其次,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告诉学生这样的问题怎么做才好,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有较新教育观念的教师常常会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创设情境必须注意亮点。第一,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第二,要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压强这节课时,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探究答案,厨房的刀具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切菜,钝了的菜刀好用吗?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两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解答,学会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到的知识才会更牢固,创新意识更强。
最后,注重课后思考。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布置思考题。把课堂的新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应用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疑惑,让学生在应用、解答中寻找快乐,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还是以压强为例,可以让学生应用压强知识,尝试解释道路车辆限载问题。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品尝到自主学习的美妙滋味。
参考文献:
[1]闻先涛.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2]李锋.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 结对互助——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3]易梅.引导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