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能力

2015-09-10 07:22赵丽莉
考试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聆听创造能力鉴赏能力

赵丽莉

摘 要: 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聆听音乐 感受能力 思维能力 鉴赏能力 创造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展学生音乐听觉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其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高其聆听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目标,是音乐教育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能力呢?

一、在欣赏中聆听

音乐欣赏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音乐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分析、描述、评价及音乐表演的鉴赏水平。

1.闭眼用心静听。有一位哲人曾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提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想体验作者传达的情感,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倾听音乐。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于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感受、用心沟通。

2.有目的地聆听。学生根据成人的要求听,并对听到的内容做出反应,如在欣赏教学中,在欣赏轻音乐《三只小猪》时,我先提出问题:“作品中描绘了什么动物?他们好像在做什么?”这一连串问题必然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聆听的愿望。

3.有比较地聆听。不同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我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等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4.尊重聆听的个性。音乐欣赏虽然是集体聆听,但因欣赏水平差异便有了明显的欣赏层次的个体差别。音乐主要诉之情感,情感的激发必然有主观性。因此不同个体聆听同一作品,感受必然不同,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作品有可能不同。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要无视鲜活个体的存在,不可扼杀不同个体产生的主观情感。如孩子们欣赏圣·桑作品《动物狂欢节》中的《狮王进行曲》一曲,在描述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时,孩子的想象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兔子,有的说是袋鼠……此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孩子的想象,尊重个体存在的差异,切忌同一尺度,千人一面,造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局面。

二、歌唱中的聆听

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全都会唱歌。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孩子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是歌唱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使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呢?因此,教师此时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聆听是歌唱教学的主要途径。

1.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是新歌教唱的必经环节,或教师范唱,或听音响。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聆听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初听歌曲的良好习惯,即要“静听”。聆听新歌的次数由教师掌握,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重复聆听歌曲时,教师切忌停留在“单纯重复”阶段,应该逐步提高聆听要求,每次聆听目的应非常明确,聆听难度依次提高,聆听要真正为学唱服务,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如学习歌曲《摇太阳》时,我一共安排了四次聆听:第一次,感受歌曲的风格;第二次,了解歌曲的演唱内容;第三次,听出乐曲乐段乐句;第四次,听出歌曲旋律起伏的特点。这样,学生对学唱听完也就会唱了,解决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的演唱。

2.强调学唱中的聆听。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听,更多的老师选择反复练唱:男生唱,女生唱,小组唱,个别唱,等等,殊不知事半功倍,最后歌曲还是唱得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在高年级合唱教学中尤为明显。许多老师苦恼,分声部已经唱得很好了,可总是合作不好。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学生唱不好,而是他们没有学会聆听。

学唱过程中的聆听,不一定是歌曲的完整聆听,而是根据学唱需要有选择地聆听。如因某乐句的音准、节奏问题,便可采用乐句聆听,可听老师唱或优秀学生唱,因歌唱方法不够准确,可选用不同演唱方法对比聆听,因声部合作出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即多声聆听的方法,学生要学会听老师弹奏,听对方声部演唱,听自己声部,等等。音乐老师尤其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和谐美的感受能力,这对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将有很大帮助。

3.学唱后的聆听。歌曲唱对了,稍稍有那么一点情感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我想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认为的,其实,老师们还忘记了歌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歌曲的二度创作。这是真正把乐谱转化为声音,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如学唱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启发学生将范唱和自己的演唱比较,可以尝试不同演唱形式。

三、演奏中的聆听

器乐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这里所指的部分课堂是乐器及简易打击乐器的演奏。

1.在聆听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合作能力是目前颇受关注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尤其体现了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演奏时如果合作不好则课堂秩序及音响也许会更混乱。因此,教师对学生加强有效聆听的指导,指导学生将集体演奏的速度力度情绪听辨明确,进而调整自己的演奏,以便更好地融入集体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这样,学生通过合作,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增长能力。

2.在聆听中学会评价他人的演奏。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做评价,演奏时,学生可根据聆听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改进,不断“发现和评价”中反思自己,对学习有益,同时积累一定的听觉经验,提高审美水平。

开展有效聆听,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提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教师应首先学会巧用“音乐语言”与学生沟通。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聆听,才有可能使这种聆听变得更有效。

其次,聆听教学要体现梯度。这里的梯度指的是聆听的要求和步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体现学生在聆听中的进步。

再次,聆听教学应具有长期性。聆听是一项基本的却又重要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开展教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地扎实进行。

最后,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时,学生就会对聆听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就会由被动的“要我听”变为自觉的“我要听”,从而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仅把课改的着眼点放在易改变的具体学习方式等外在表现上,有表面化的倾向。看上去学生变“活”了,课堂气氛也变“活”了,但实际上脱离了音乐主体,没有真正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内涵,抛弃形式主义,以音乐为本,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在课堂中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朱泽平,廖英文.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聆听创造能力鉴赏能力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