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对犯错误学生不良管理和教育的误区

2015-09-10 07:22雷颖秀
考试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误区

雷颖秀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对犯错误学生的常见教育方式,分析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危害,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暗示、谈心、寻求教育合力、反思、提醒五种可行的人性化教育方式。

关键词: 犯错学生 教育方法 误区

一、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现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人是在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是必然现象,犯错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教育家孙云晓说:“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因此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现象,把犯错误当做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一次机会。可是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旦学生犯了错误就小题大做,教师缺乏必要的耐心与教育艺术。当然,学生犯错误也是有限的,不是任何错误都可以犯。对于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当做学生成长中的必然经历对待,以平常心态对待,这样的话,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就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

二、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常见教育方式

1.训斥。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往往缺乏耐心,表现为对学生大声训斥责备,语言简单粗暴,想以此方法教训学生,或者希望在此高压下学生再不敢犯错。

2.告状。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一怒之下说:“叫家长来!”家长来了,教师悉数抖落学生的不是,家长颜面扫地,学生如惊弓之鸟,恐慌至极。

3.写检查。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认为写检查最有效:“写一份检查来!”检查写出来了,一看,不深刻,再写。十遍都有了,还嫌少。认为不借此机会“整治”、“刁难”一下,他们还会犯错误。

4.展览。当学生犯了错误,动辄“揪”到全班学生、甚至全年级、全校学生面前,当众“揭露罪行”,“展览示众”,设想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达到教育问题学生、震慑全体学生的目的。

5.体罚。体罚的方法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打板子,可是现在还有一些老师仍然抱着“不打不成材”、“树不修不直”的陈旧观念不放,对犯错误学生进行体罚,近年来因为教师体罚而伤害学生的案例非常多。

以上五个方面的管理办法,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不注重研究教育艺术所致。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受支配的、不具能动性的被管理者,把自己放在核心、主导地位, “堵”而不 “疏”,罚而不管,把师生关系看做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或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结果使教育管理过程被严重异化和扭曲,教育效果甚微。

三、走出教育误区,代之以人性化教育方式

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应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从管理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就像沉船一样,有时会毁掉自己的一生。学生在犯了一般小错误之后,经老师耐心的指正是能够自行改正的;教师采取层次疏导的方法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或者是学生受了什么委屈,首先要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将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后果和不道德行为指出,让学生知晓“这样做”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具体的、可行的教育方式表现如下:

1.暗示: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违纪现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短暂的目光停留,语调的轻微变化,面部表情的瞬间调整,一个手势的有意暗示,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自行纠正,教师不宜再进一步追究。此种教育艺术把握得当的话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谈心:当学生所犯的错误比较严重时,教师要避免当众批评或点名批评。“批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畏惧情绪,进而产生抵制、对抗、逃避、说谎抵赖、消极应付等不健康的心理反应,师生之间没有了平等和信任,教师不知不觉中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批评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改“批评教育”为“对话谈心”,从根本上消除不健康的情绪或心理因素,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处罚他,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并乐意改正自身错误。谈心时首先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再让学生反省自身错误。老师通过不厌其烦讲危害、讲实例,让学生明白犯错误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危害,才能进行有效改正。鼓励学生犯了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改正错误,而不是一错到底。应充分肯定学生能改正错误,并给以其必要的尊重、期待或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 。

3.反思:针对让学生写检查,改“检查”为“心理报告书”。让犯错误的学生用恰当的文字描述他违纪时的想法,教师再进一步结合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出后果,提出改进措施或办法。这样做,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又通过与学生心理的近距离碰撞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让学生改正错误。

4.悄悄提醒: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为嗓门特别大。这样做的结果,让学生不仅不能正面面对教师,更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因而使学生在改正自己的错误过程中又增多了一层阻力。“大声地表扬,悄悄地批评”,“用温和的话表达坚定的意思”,都是在提醒教师,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和风细雨”式的教育艺术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效果,而生硬冰冷的“大嗓门”只会紧紧关闭改正错误的大门。

5.寻求教育的合力:当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相当严重时,教师应当明确,仅有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与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改过自新,不要私自处理学生所犯错误,也不要公开宣扬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教师、家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则应专门邀请心理专家等,对学生实施更为恰当的教育行为。

总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也没有犯了错误不改的学生。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要坚信,只要合理引导,措施得当,学生完全能够战胜自身缺点。

参考文献:

[1]丁霏.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2]杨坤道.教师最应该规避的教育误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1.

[3]申仁洪.特殊儿童生涯发展:问题与对策.科学出版社,2012.3.

[4]陈筱洁.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