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要: 本文从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习环节等方面把英国PGCE教师培养模式与中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英国PGCE模式在招生对象广、课程设置活、实习环节重等方面值得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英国教师培训 PGCE 教育硕士
英国教师培训严谨而完备,笔者于2013年在英国知山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对英国教师培训特别是“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PGCE)”有实际体会,通过对比中英两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可以看出英国PGCE培养模式与中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有很明显的差异。
一、招生对象及入学要求
(一)英国方面
以英国知山大学教育学院为例,PGCE学员有如下入学要求:
1.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第一或第二等荣誉本科学位,专业不限。
2.通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 英语和数学科目考试,考试成绩达到C级或以上。
3.通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 ”科学综合考试,或物理、化学、生物考试,考试成绩达到C级或以上。
收到知山大学PGCE正式通知书的学员还要提供体检证明,确保其达到英国教育部规定的从事教育儿童的体力和智力标准。并且要在警察部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书(Disclosure and Barring Service(DBS))”,确保能够安全地和中小学生接触。
(二)中国方面
中国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是:具有学士学位,3年以上基础教育工作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务。
(三)对比结论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硕士是针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招生面有所限制,学习者大多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因此学习动力较英国PGCE学员弱。英国PGCE与英国教育部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招生人群广泛,PGCE是获得从事教师职业的“合格教师资格证书”(QTS)的一个重要途径,参加PGCE的学员的学习动机强。而且从入学程序来看,英国中小学教育机构非常重视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安全,从教师培训第一关就严格筛选,努力挑选出热爱教学、喜爱儿童、心智健康、严谨负责的人才培养,这些都值得我国教育硕士培训模式学习借鉴。
二、课程设置方面
(一)英国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英国PGCE学员来源丰富,很多缺乏教育学背景和教学实践经验,因此PGCE课程更偏重对学员教育学和教学法的灌输,强调实际教学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以英国教育部颁布的《英国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与教师职前教育要求(2002)》等纲领性文件为依托,课程安排以教育学为主。一年制全日制的PGCE课程分为秋、春、夏三学期,共36周,基本以三大模块构成:“课程/学科研究”、“专业研究”和“校体验”。
(二)中国方面
中国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大多采取模块设置,模块设置能体现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结构,但相对英国PGCE课程设置来说,中国教育硕士课程的专业和文化课程所占比例较大。
以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为例,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专业课占了近一半。其中学位基础课中的专业课有汉语语言文学基础;专业必修课中有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专业选修课有话语分析、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
(三)对比结果
我国教育硕士学员基本都有教学经验和教育学背景,所以课程偏重提高学员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PGCE课程设置中对最新教学理论、教学需求的灵活引入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PGCE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吸收教育科学研究新成果,传递最新教育理念、教学法,及时增减课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如知山大学PGCE开设在“课程/学科研究”模块下的“低能儿童教学法”,就是针对低能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新开课。英国PGCE课程设置中能快速接受社会的教学需求而定制课程,体现时代性的特点是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实习环节方面
(一)英国方面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的主张,他在《教育学》一书中总结了六条教学,分别是直观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教学的通俗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由此可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历来为西方教育实践的准则。
PGCE对实习实践环节(placement)非常重视,每个学期都有实习安排,目的是增强非师范学员对教学的直观感悟,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每学期的实习环节是学员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及国家大学教育和领导局(National College for Teaching and Leadership)共同制定的《教师入职培训》(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ITT)中对师范生“学校体验”有明确规定:一年制的早期、小学和中学教育研究生学历资格证书课程中,总学时为36周,实习时间分别为18周、18周和24周。
以知山大学教育学院PGCE中“早期教育(PGCE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为例:秋季从9月到10月,每周两天在大学里学习,其余三天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Enhancement Placement),参与课堂管理,辅助课堂活动; 11月到第二年2月为冬季学期,学员全部在幼儿园实习,其中实践上课占总时间的40%,结束时提交实习报告; 第二年3月到7月为春季学期,学员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在大学里的理论学习,其余时间都在幼儿园实习,上课时间占总时间的80%,并进行课堂调查,撰写毕业论文。由此可见,实习环节(Placement)对学员获得实际教学经验,处理教学事故,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国方面
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有许多教育家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朱熹有语:“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其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①但在现实中,教育整体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中国教育硕士学员基本是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学或管理人员,导致我国教育硕士培养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中国各大高校对教育硕士培养中实习环节的安排不尽相同,如北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中,从2006年起,因学校住宿条件限制,学校决定改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由脱产一年集中学习课程改变为主要利用暑期集中学习课程。这样就没有体现实习环节,只有暑假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两大环节,因为该学校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主要是中小学在职教师,本身就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北师大两年期的(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中对实践安排为:“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②
(三)对比结果
对比两国教育硕士培养中对实践环节的安排,可以看出,英国PGCE培养模式对实习环节非常重视,虽然全日制PGCE的培养时间只有1年36周,但实践时间占了至少一半,而且实习安排从课程开始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导师沟通,在后来课程学习中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培训机构和导师能及时得到反馈,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增减教学内容,这样教学相长的模式很值得学习。我国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时,学员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导师,发现自身欠缺没有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机会,培训机构和导师得到的反馈都是实习结束之后,不能及时修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理论和实践脱节是我国教育的通病,相对英国PGCE硕士培养的实践性,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应该加强反思与改进。
英国PGCE教师培养模式是英国教师的主要来源,中国教育硕士是中国教师深造的主要途径,对PGCE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招生对象广、课程设置活、实习环节重等方面特点突出,值得中国教育硕士培养学习与借鉴。
注释:
①[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九)[M].上海:中华书局,2004-2-1.
②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graduate.bnu.edu.cn/ReadNews.aspx?NewsId=111010042519,2011-10-10.
参考文献:
[1]Get Into Teaching. http://www.education.gov.uk/get-into-teaching,2014.
[2]School Direct(non-salaried route).http://www.educ.cam.ac.uk/courses/pgce/secondary/schooldirect/,2014-10-5.
[3]National Curriculum.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https://www.gov.uk/government/collections/national-curriculum,2013-10-14.
[4]英国知山大学教育学院: http://www.edgehill.ac.uk/education/.
[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http://graduate.bnu.edu.cn/ReadNews.aspx?NewsId=11100905270.
[6]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http://master.ln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