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卫 孙振山
摘 要:“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几例不恰当的数学小组学习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 学习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防止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
[案例二]
问题1: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2: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3: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反思: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索性,可操作性强,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
三、防止以教师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教学
[案例三]《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
在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都包上,包装纸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以下是部分教学片段)
师:怎么办?生:剪曲面。
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
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
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
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
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
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
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
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生: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师板书)。
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
反思:以上小组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再后来,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表面上看小组讨论热烈,交流自如,但整个过程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走了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靠学生的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第三,要处理好交流与汇报的关系。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维的习惯,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如何防止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J].辽宁教育,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