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追求有实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5-09-10 07:22:44龚爱青
考试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内容文本

龚爱青

1.教学目标要简化

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习,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朗读要严格,训练要到位。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也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在其中。

2.教学方式要朴实

朴实,不是僵硬死板,而是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回归学生一个绿色宁静的课堂。当今的课堂里,有的充斥着千姿百态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大型的辩论会、模塑四人小组讨论更是常见的镜头,其实经过理性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合作只是一场场闹剧,并无合作的必要和实效。我们必须明晰,合作是为了更好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有的课堂为了赶时髦而滥用课件,甚至一用到底,在课件中间穿插各种各类的音乐,说是创设优雅的气氛,让学生身心愉悦,殊不知,这会让学生分心,使他们不能专心地思考和体悟。从有效教学的领域出发,应克服“作秀和浪费”,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让学生美美地诵读,细细地品读,用心地感悟,如此学生的认识就会深刻得多,体验不会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3.朗读教学变贬低为褒扬,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孩子不爱张口,朗读有困难,或一些其他因素,部分孩子惧怕朗读,在班级同学面前朗读缺乏勇气和自信。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肯定和激励。我在听一位老师的课时,这位老师叫起一位同学读课文,一连读了三遍也未读正确,孩子急了,无所适从,老师亲切地鼓励他:“记住,第三遍读错了,还有第四遍、第五遍,不要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位老师的热情鼓励让他有了信心,第七遍,他终于将一段课文读通顺了,结课时,这位学生撰写的就是:“只要全神贯注地朗读课文,就一定能够成功。”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这位老师一样,不急不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张嘴,帮孩子树立朗读的自信心。

4.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阅读的过程是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与阅读主体的生活直接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文本中蕴含的生活底蕴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借助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似的直觉经验解读文本内容。

5.关于课外阅读

5.1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中秋之夜》,在中秋之前举行一次座谈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写月和中秋的文章或诗歌,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非常感兴趣地阅读。又如《写一次有意义的秋游》,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到了目的地就让学生把之前收集到的词用上解说每一处景,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讲故事大赛、诗文诵读比赛、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5.2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向学校争取,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把他们平时做的读书卡、读书笔记展示出来,并根据各个年段的阅读要求,评出“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通过这样定期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5.3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应该是源头活水。”“没有厚积,哪来薄发?”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将这本书重点推荐给孩子们,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让那些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学生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就会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例如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就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里面的人物,谈论读后的感受,读过这本书的孩子自然有了共同话题,而没有读过书的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局外人,十分无趣,促使他们尽快看看这本书,以在下次谈论中有话可说。

5.4优秀课外书目推荐。包括《寄给小城》、《地球的孩子早上好》、《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拉·封丹寓言》、《中国寓言精选》、《绿野仙踪》、《小王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秘密花园》、《波丽安娜》、《小桔灯》、《昆虫记》、《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草房子》、《临时爸爸》等。

6.在识字课堂上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地整合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量的教学内容,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形象观察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接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在线强于实证推理。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取舍、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学内容文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