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之我见

2015-09-10 07:22:44吴杰珍
考试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吴杰珍

摘 要: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对教师教学尤为重要。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艺术效果

优秀的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征服力量,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耳提面命。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能称得上艺术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他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效应,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只有准确、规范的语言才能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能用流畅、准确的普通话教学;(2)在遣词造句、讲解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复义话、颠三倒四、啰里啰唆等语病。例如曾有一名教师教“热”字时,问学生以前学过几个点组成的部首?学生回答有两点水和三点水,他又问有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学生笼统地回答跟水有关系。他接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更大的水有关系的四点水,凡是有四点水的字都比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字有更大的水。这位教师的讲解语言不准确,汉字里没有四点水的字。说到“、、、、”,是火的另一种写法,一般都写在字的下部,如“烈、煮、煎、熬”等都和“火力”有关,跟水无半点瓜葛。另外,还提到两点水和三点水都与水有关系,只说对一半,三点水的字确实与水有关系,两点水的字却是和冰或寒冷有关系,如凌,冰块;冶,销溶(如冰块销溶);凝,水结成冰。

二、教学语言要生动、引人入胜

如果语言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语言的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常常能使学生发现事物和本质。形式美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和充满激情的修辞能力,努力做到语言的“勺蓑筑美、色彩美和音乐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古诗和散文,小学生又富有想象力,教师用诗人般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能勾画出美妙的画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德”字时,因为学生极易把字中的“一”漏掉,采用谜语的方式教学,所以容易记住字形,对学习产生兴趣,谜面是(用闽南语念才押韵):“双人站一边,十四天宝圩。一心想要去,赶集买番薯。”

三、梳理文脉,掌握思路,循路入境

一篇文章在披文之初,要重视疏理文脉,掌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感情线索,为深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如第八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思路是以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伽利略产生了怀疑为线索,从怀疑入手,伽利略如何发现疑问?接着伽利略分析并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一多次试验证明——在比萨城斜塔做公开试验证明即的烦序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围绕这一线索,就可为深入理解创造条件,伽利略为何通过这么多步骤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可以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向他学习哪些等。

四、以问引思,以思促读,境中会情

在弄清文章“写什么”之后,就要深入探究,弄清“怎么写”、“为什么而写”。因此,可以问引思,以思促读。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阮恒献血时强忍内心痛苦的动作、神情的语句,让学生读,找出文中几次写到的他的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理解这些词的区别。“为什么而写”,从“过了一会儿……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这句话中“啜泣”写出了阮恒心里很紧张,“但过了一会儿”,他又摇了摇头,同样是心情紧张而哭,“接着,他不时地啜泣,想竭力制止抽泣”,这一层进一层的变化,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思,阮恒为什么这样痛苦呢?后来呢?他强忍住痛苦吗?再细读,领会到同是孤儿那种纯洁无私的品格,他们命运相同,朝夕相处,阶级情谊重于一切,从而弄清“为什么要写”的问题。

五、以情激情,参与角色,感情升华

在“披文入情”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以情激情,善于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参与角色。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组织观看总理生前事迹图片资料及天安门前人民送总理的图片。上课时,配以哀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沉痛悲伤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如果你是长安街上送总理的队伍中的一员,此时你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对此,学生讨论发言,自己也会和群众一样“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灵车的到来,灵车开走时自己的心也会被牵动起来,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这样,师生参与角色,进入角色,较客观地受到感染。最后,通过讨论小结,进一步认识人民的好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深受亿万人民的爱戴,感情得到升华。

六、教学语言要有鼓励性、教育性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社会接触面较窄,他们自尊心较强,也特别敏感,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情、讲究方法。教师“冷”、“硬”、“辣”,对学生漠不关心,翻脸无情,学习落后时便埋怨与责骂,做错一点小事便冷嘲热讽,这样极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坏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位学生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老师把他叫到跟前,和蔼地说:“昨天你写作业时有什么紧急的事吗?我相信你能写出整洁、漂亮的字来。这份作业先放在我这儿,你再工整地做一份,然后再挟回去,可以吗?”这样,学生乐意接受,过了会儿,学生便把工整的作业交上来了,这时教师及时地对他的进步进行表扬,并表示相信他今后的作业会做得更好。如果当时换另一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学生的作业撕掉,再狠狠地批评一顿,责令其重做,也许他会重做,但他将对老师极度愤恨,师生关系产生极大对立,效果不明显。

此外,教师还要把语文讲得“有艺术、耐人寻味,备好课,吃透教材”变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平时多接触些文学作品,学习一些汉语文学专业知识,订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书刊。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讲得透彻,使教学语言发挥最佳的艺术功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1:55:04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从《风雨》浅议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2:01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