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
《2013年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小学部分的美术教学分成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儿童天生就喜欢涂画,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着力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美好事物,积累绘画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绘画的本身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认识身边的美好事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身边的美好事物。比如教学一年级《春天的色彩》时,我首先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的不同地方,观察校园里的树、花卉、建筑等;然后引导他们说说:你们发现我们的学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你们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画下来?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绘画素材,做到绘画时“胸有成竹”。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于人的发现,这里的发现是寻找生活中的美。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线条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教师是这样问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巧妙地应用了美丽的线条?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也找到一些例子,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地方应用了哪些线条、是怎样巧妙应用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物上、中式服装上、艺术品上、背包上的各种线条,了解我们身边线条的应用。
二、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特定情境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比如在讲授一年级《大树的故事》时,我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大树上,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它家在哪棵树上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我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又如在讲授《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我将编好的一首儿歌朗诵给学生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刚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顽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老虎!”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想象的世界,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三、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持之以恒
良好的绘画习惯是指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随手把所观察的事物描绘出来,提高美好事物的再现和再造能力。好的绘画习惯要逐步培养,贵在坚持。首先,我通过给学生讲述《居里夫人提炼镭》、《孙康映雪夜读》等故事,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课下,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自由选择主题,创作一幅作品,周一进行品析;并且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画下来。对于画得好的作品,我在教室后面的宣传栏专门开辟一个“小小画家”专栏进行张贴,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绘画的热情。其次,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动力,努力追求学生生活的艺术化。为此,我们应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探求美术知识,把美术问题生活化,真正体验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良好的画画习惯。如二年级《小花饰》一课,在学生掌握设计花饰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中校园环境及校园环境中一些需要装饰的地方,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花饰,为我们的校园增添色彩。又如《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我们进行了分层次的教学,先让学生运用各种线条模拟装饰、美化一些生活实际的物品。在此基础上,又请学生尝试巧妙运用各种线条和身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或装饰性的物品。通过不同的创作活动,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促进习惯培养。
四、着力进行激励性评价,促使更好发展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实施激励性评价。比如见到儿童认真绘画、相互帮助等良好行为时,可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学习成绩有提高、绘画有进步时,可竖起大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也可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绘画有困难的儿童要个别辅导,一旦发现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坚定其绘画的信心,然后引导其自主发现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督促其逐步改正。当然,这种激励性评价不能滥用,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首先,评价要多方面。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点与过人之处,积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个作品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评价语言要丰富。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做好适当评价。小学生经过努力画出来的作品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切勿使用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要肯定作品的优点,然后以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应该怎样改正,使得作品更好更完美。因为每幅作品各有不同,各有长处,所以老师评价语言要有机智和随机性。比如:“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如果物体画大一点,那这幅画就更漂亮了。”“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行。”……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增强画画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美术这门功课。
美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外语那样受到重视,但只要美术教师用心投入,积极探索,就能引导低年级学生用手中小小的画笔,描绘出色彩缤纷的世界。